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18日 25.7°C-29.6°C
澳元 : 人民币=4.61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北大校园惊现“大字报” 党媒:学校要引导错误看法

2018-04-25 来源: 多维新闻网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中国北京大学原教授沈阳20年前涉嫌性侵学生高岩,致其自杀。案件时隔20年曝光后,有学生要求校方公开事件信息,但疑似受到约谈施压,随后其发表公开信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更令外界热议的是,北大校园出现“大字报”,声援被校方“威胁”的学生。对上述公开信引发的事态,中共党媒进行了回应,呼吁校方及时化解怨气怨言,引导错误看法,“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躲闪回避、简单解决。” 

北大校园惊现“大字报” 党媒:学校要引导错误看法 - 1

岳昕发布公开信(图源:“千千现在发言”微信截图)

 

北大校园惊现“大字报” 党媒:学校要引导错误看法 - 2

北大校园出现“大字报”(图源:“千千现在发言”微信截图)

 北京大学外语学院本科生岳昕4月23日在网上发布公开信,称她从9日向学校递交对沈阳性侵案的信息公开申请,随后不断遭到学院学工人员和院领导的约谈。

公开信还提到,有辅导员向岳昕家人施压,在凌晨进入宿舍将她摇醒要求删除手机、电脑上有关信息公开一事的所有资料,并书面保证不再参与此事。 公开信发布后,北大校园宣传展板23日更出现一幅“大字报”声援岳昕,其用毛笔所写,落款为“湖底群魂”。

 这封“大字报”更称赞岳昕的勇气,质问校方“怕什么”,并认为校方施压是怕“出乱子”,毁了“作为政绩的校庆”,认为这其实是“两个北大”的斗争。但“大字报”截至24日已被撕下。

北大校园惊现“大字报” 党媒:学校要引导错误看法 - 3

《人民日报》评论北大公开信等事件(图源:微博截图)

 对相关事态,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号于24日发布评论文章《如何聆听“年轻的声音”?》,作者“雷雨”。文章称岳昕的公开信“传播甚广”,认为信中所言提请校方公开信息一事“引发舆论关注和思考。”

北大校园惊现“大字报” 党媒:学校要引导错误看法 - 4

 

沈阳性侵案曾引起广泛关注(左图源:@北京大学 右图源:@南京大学)

 但文章也称信中相关事实还有待确认,并且学校和学生不是对立关系,“让燕园更加美好的初衷是一致的,追求公平公开的目标是统一的。” 针对类似事件,文章认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涉及如何以恰当方式回应学生诉求。“如何在真情实意中消解困惑,如何用对话交流化解矛盾,也是一个做好学生工作的大问题。” 

评论认为,“新时代的青年人特点鲜明”,要从根本上化解事件产生的对立情绪还需对青年的成长背景有更多的体认,“对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至于对校方解决事件的方法有何评价,文章建议校方:   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说明,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躲闪回避、简单解决。 

而对学生一方,文章建议他们:   也可以换位思考,而不是站到对立面上去,尤其要避免一些极端的情绪和偏激的做法,力争在理性、冷静的轨道上表达诉求、解决问题。

针对事件,多维新闻在《“大字报”重现 北大沈阳性侵案走入舆情雷区》指出,如今岳昕事件使情势再度紧张,北大120周年校庆会不会留下阴影,这一切要看校方如何应对。 

提示岳昕《致北京大学师生的一封公开信》全文如下:

 北京大学的老师和同学: 你们好! 

我是2014级外国语学院的岳昕,是4月9日早上向北京大学递交《信息公开申请表》的八位到场同学之一。我拖着极疲惫的身躯写下这段文字,说明近来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些事情。

 4月9日之后,我不断被学院学工老师、领导约谈,并两次持续到凌晨一点甚至两点。在谈话中,学工老师多次提到“能否顺利毕业”、“做这个你母亲和姥姥怎么看”、“学工老师有权不经过你直接联系你的家长”。而我近期正在准备毕业论文,频繁的打扰和后续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我的论文写作。

 二 4月20日中午,我收到了校方的回复。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学工老师、班主任在场,党委书记向我宣读了学校对于本次信息公开申请的答复:

 1、讨论沈阳师德的会议级别不够记录 

2、公安局调查结果不在学校的管理范围里 

3、沈阳公开检讨的内容因中文系工作失误也没有找到 这样的回复结果令我失望。但毕业论文提交即将截止,我只能先将心思放在论文写作上。 

4月22日晚上十一点左右,辅导员突然给我打来电话,但因为时间已晚,我并没有接到。凌晨一点,辅导员和母亲突然来到我的宿舍,强行将我叫醒,要求我删除手机、电脑中所有与信息公开事件相关的资料,并于天亮后到学工老师处作出书面保证不再介入此事。有同楼层的同学可以作证。

随后,我被家长带回家中,目前无法返校。 我和母亲都彻夜未眠。学校在联系母亲时歪曲事实,导致母亲受到过度惊吓、情绪崩溃。

因为学校强行无理的介入,我和母亲关系几乎破裂。学院目前的行动已突破底线,我感到恐惧而震怒。 申请信息公开何罪之有?我没有做错任何事,也不会后悔曾经提交《信息公开申请表》,行使我作为北大学生的光荣权利。 

二十年孺慕情深,我爱我的母亲。面对她的嚎啕痛哭、自扇耳光、下跪请求、以自杀相胁,我的内心在滴血。在她的哀求下我只能暂时回到家中,但原则面前退无可退,妥协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别无他法,只有写下这篇声明,陈述原委。 情绪激动,请大家原谅我的语无伦次。 

在此,我正式向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提出以下诉求:

 1、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应公开书面说明越过我向家长施压、凌晨到宿舍强行约谈我、要求我删除申请信息公开一事的相关资料所依据的规章制度,对此过程中违法违规操作予以明确,并采取措施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2、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应立即停止一切对我家人的施压行为,向我已经遭受惊吓的母亲正式道歉并澄清事实,帮助修复因此事导致的家庭紧张关系。

 3、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必须公开书面保证此事不会对本人毕业一事产生影响,并不会再就此事继续干扰我的论文写作进程。

 4、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负责消除此事对本人学业、未来就业和家人的其他一切不良影响。

 5、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应明确就以上诉求进行公开书面回复,给关注此事的大家一个交代。 我将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追究相关个人和单位责任的一切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向北京大学和上级主管部门举报外国语学院严重违反校纪的行为。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14级本科生岳昕 提示北大宣传展板署名“湖底游魂”大字报全文如下: 

声援勇士岳昕

 昨天,一位多年力行公益的北大同学终于因为关心一件最切身的公共事务,依法申请信息公开,而被深夜约谈,以致母亲精神崩溃,自己失去自由。我们这些匿名者,敬佩岳同学具名上书的勇气,更钦慕他(她,编者注)临事不俱(惧,编者注)的正气,而有司诸公,你们究竟在怕什么?岳同学最怕的是,对不起百廿年前的五四先辈,毁了精神上的校庆,而你们最怕的是“出乱子”,毁了作为政绩的校庆,我们于是想问,这到底是谁和谁的斗争?这是“两个北大”之间的斗争。 湖底群魂。 

提示中共《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如何聆听“年轻的声音”? 》全文如下:

 这几天,一封来自北大学生的公开信传播甚广。信中提到的北大相关学院对这位同学提请信息公开一事的处置,引发舆论关注和思考。

 信中涉及的相关事实还有待确认,北大相关学院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情况说明,表达了“尽一切努力关心爱护学生”“始终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基本权利、努力保障每一位同学的合法权益”的态度。应该说,学校和学生不是对立关系。让燕园更加美好的初衷是一致的,追求公平公开的目标是统一的。

 这一事件,和近几个月来陆续发生在高校中的一些热点事件一样,在很大程度上都涉及如何以恰当方式回应学生诉求。如何在真情实意中消解困惑,如何用对话交流化解矛盾,也是一个做好学生工作的大问题。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基本方法论。说到底,就是要把握好这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把握好年轻人的个性和共性特征,在疏导情绪中赢得尊重,在解疑释惑中凝聚共识,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成风化人的效果。

 的确,新时代的青年人特点鲜明。成长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的黄金岁月,欣逢新时代开启的难得机遇,他们可谓是幸运的一代。无论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带来的开阔视野,还是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激发的强烈自信,都使得年轻人对国家、民族、社会和自身,有着更系统、更深入的思考。他们有很强的权利意识、法治观念,也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有能力独立自主地认识世界。这是教育普及的结果,更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做好学生工作时应该看到的大背景。 

回到此次事件,要从根本上化解对立情绪,还需要我们对这样的背景有更多的体认,对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应该说,学生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学生的思想意识成长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需要升级。在回应关切、纾解焦虑上,正需要“因事而化”,认清他们的诉求,聆听他们的声音,学会与他们对话。这不仅是方法问题,更是理念问题。 

学生和教职员工一起,构成了一所大学的命运共同体。在处理问题时,双方都可以更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学校来说,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说明,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躲闪回避、简单解决。

而从学生方面说,也可以换位思考,而不是站到对立面上去,尤其要避免一些极端的情绪和偏激的做法,力争在理性、冷静的轨道上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前行。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共进步,一直是北大最值得骄傲、最让人尊重的传统和精神。青年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善于做精神层面、价值层面的对话,善于做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才能进一步激荡青春的力量,绽放梦想的荣光。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掌柜的Emily
掌柜的Emily 2018-04-25 回复
对厦大精日女的处理形成鲜明对比,就知道它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也知道它们在培养什么样的 人
HerbalCat
HerbalCat 2018-04-25 回复
北大精神已经死了多年,原来还有人没放弃
CHH-hzy
CHH-hzy 2018-04-25 回复
本来学生的诉求不是什么大事,甚至说沈阳那件事除了对当事人,也算不上什么大事。这样的事全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但现在的路子都是曝光出来以后别人都赶紧撇清关系义正词严职责,没有见过外语学院这样愿意自己染一身腥的。这么个学生诉求信息公开的小事搞大了就是学院的衙役凡事都要维稳的心态作祟。蛆虫总是见不得阳光。
Liva-Yuqing
Liva-Yuqing 2018-04-25 回复
人民报看似各打五十大板,但用词明显偏向学校。 学生哪里极端、偏激了??? 学校不是躲闪回避的问题,是错了,是恶!!! 恐吓学生家长涉嫌违法吧?
贱贱要耍流氓
贱贱要耍流氓 2018-04-25 回复
坚定不移地依现行法律法规办事,不向任何违法违规的诉求妥协,坚决打击所有违法违规的行为,严禁跟随舆论审判潮流。哪个大学的领导不能如此坚持原则,就处分哪个大学。党报无原则和稀泥,就处分党报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