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4日 18.4°C-21.8°C
澳元 : 人民币=4.56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2018-08-02 来源: 锐视界 原文链接 评论9条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1

1970的北京中关村,

已经成了知识分子们的聚集地,

不少科学研究部门进驻其间。

清华、北大等诸多一流学府矗立于此,

走在街上,

经常能够遇见知名的专家教授。

所以当一位衣着破烂、

神志不清的老人行走其中,

就显得格外突兀。

此人趿拉着一双帮裂头缺的破棉鞋,

身子弯成了90度。

路过街边的小摊,

会讨上一两个小苹果,

若是碰到学生打扮的人,

便会伸出一只干枯的手,

要几个钱,所求不过三五元。

俨然一副乞丐模样,

任谁也猜不透他的真实身份。

当时在知识分子遍地的中关村,

可以称作大师的并不多,

这位乞丐,不仅能够占据一个名额,

而且,还是“大师中的大师”!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2

他是叶启孙,

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一手创办了清华的物理系和理学院。

为新中国培养了79名院士,

中国23位两弹元勋,

有一半都是他的学生。

如此,被中国物理界称作一代宗师,

自然不为过!

可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大师,

晚景却异常凄惨,

甚至一度被安上“罪人”的名头! 

这背后,

到底隐藏着一段什么样的故事呢?

01

叶企孙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官宦之家,

祖父曾为清朝五品官职,

办理过海运事务,

挣得了一份殷实的家境。

父亲叶景坛是前清举人,

和一般的清朝遗老遗少不一样,

叶景坛不仅精研国学,

还曾被清政府派遣赴日本考察,

在那里,接触了新式的办学理念。

回国后,致力于现代教育,

曾先后担任过几个学校的教师、校长。

1907年,9岁的叶企孙进入上海敬业学校读书,

而这所学校的校长,

正是他的父亲,

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西方近代科学知识。

也早早确定了人生的轨迹。

1911年,对于中国,

是个划时代的年份,

武昌起义让中国开始迈向共和,

2000多年的帝制也终于要走到了尽头。

13岁的叶企孙,

也走到了他往后会奉献一生的地方——清华。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3

青年叶企孙

这一年,之前负责派遣留学生的游美肄业馆,

改为清华学堂,开始招生。

在敬业学校尚未毕业的叶企孙,

在父亲的鼓励下,毅然报考,

并且顺利入学,成为清华的第一批学子。

后来,叶企孙又继续考取了清华的高等科,

17岁的他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

“吾国人不好科学,

而不知20世纪之文明皆科学家之赐,

中国之落后,在于实业之不振,

实业之不振,在于科学之不发达”。

“科学救国”的信念,

从那时就在他的心中生了根。

要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就必须到更先进的地方去看一看。

在清华毕业之后,叶企孙顺利通过考试,

被派往美国留学。

200多名赴美留学的学子,

站在码头,留下了这张珍贵合影。

没有一个人为即将到来的旅程感到高兴,

所有人都面色凝重而庄严,

此去万里,虽名为求学,

但身上背的却是救国图存的使命。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4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5

美国留学经历,

给了叶企孙很大震撼,

他亲眼见识到了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水平,

他的老师,曾获得过诺贝尔奖,

他的同学,经常出现在学术期刊上。

差距越大,越是要迎头赶上,

将所学尽快带回国内,

是最紧要的事。

不过两年时间,

叶企孙便完成了芝加哥大学的学业,

取得了学士学位。

随后转战哈佛,

在这里,叶企孙完成了对克朗普常数的测定,

而他的测定被国际学术界称为:

“对普朗克常数最为可靠的一次测定”,

其结果被物理学界沿用多年,

叶企孙,也让中国人的名字,

第一次写在了现代自然科学学术著作中!

 叶企孙此时的成就,

已经超过了许多美国的同学,

在老师和同学的看来,

如果他继续搞研究,

问鼎诺奖是迟早的事。

但叶企孙却选择了回国,

在外国人看来这个选择简直不可思议,

但对他来说,

报国之志早已在心里生根发芽。

兴华须有凌云志,

赤子常思报国心。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6

1919年,芝加哥大学中国留学生合影。二排左六为叶企孙

一个人哪怕取得再大成绩,

也没办法取得整体的进步,

更别说将科学应用到实际,

成为“有用的技术了”。

“一个人得诺贝尔奖,

也许并不困难,

但是要把物理学引到中国来,

引到中国来,是非常困难的事”。

而这件事,叶企孙不仅做了,

还把他做的很好。

当时的中国,

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和科学研究体系根基全无,

至于物理学,更是听都没听说过。

02

1925年,叶企孙正式回到清华,

开始了近半个世界的教育生涯。

当时的中国没有学术环境、没有教学土壤,

有的是列强环伺、军阀混战;

当时的清华没有仪器设备、没有学科传统,

只有一群出身官僚的老顽固,

用封建家长式的统治,把持着教学。

叶企孙和他的同事们,

不仅要抓紧办教育、

先后创办了物理系和理学院,

还要同这些旧势利作斗争,

以便顺利推进新式的教学体系。

为了防止顽固派的专制,

在叶企孙的带领下,

清华成立了教授校务委员会,

其后一段时间,虽然一直没有校长,

但在众多教授的共同治理下,

清华不仅在教学上保持了稳定发展,

在军阀混战的时代,

也团结了师生,

避免恶势力染指清华,

直到1931年,梅贻琦接任清华校长,

顺利开启了清华的“黄金时代”。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7

清华师生合影

梅贻琦之前曾做过叶企孙的老师,

如今又成了同事。

加之二人在教学观念上较为一致、志趣相投,

所以梅十分看重叶企孙,

经常有一些重要的校务交由他代办。

梅贻琦和叶企孙都是秉公办事的人,

在教育经费的费配上,几乎都是二人说的算,

不讲情面、不通融是办事原则。

因此,常惹得一些人的不满,

在背后称他们为“狼狈”,

但梅、叶二人从没将此事放在心上过。

君子坦荡荡,心中何悠然。

为师之道,不止于传道受业解惑,

更在于精神的传承,

“科学救国”的理想,

需要更多的学生来继承。

物理系创办的第二年,

日寇入侵、炮击大沽口,

爱国学子走上街头,

向段祺瑞政府施压:

决不可依照列强要求撤掉大沽口的炮台。

3月18日,

被鲁迅先生称作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三一八惨案爆发。

叶企孙的两名学生也参加了这场游行,

一名韦杰三、一名王淦昌,

韦杰三被当场打死,

鲜血溅了王淦昌一身。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8

当晚,王淦昌和同学们去到了叶企孙的家里,

报告了此事。

可是另王淦昌没想到的是,

一向温和的老师突然异常激动,

大声斥责了他:

国家培养一个人才耗费了大量的心血,

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用科技回报祖国,

不是为了让大家去送死。

学生的死,

叶企孙比谁都难过,

可是国家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不容耽搁,

没有时间用来悲伤,他们这群人必须振作起来。

老师的一番话给王淦昌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从那一天起,爱国和科学紧密相关,

从此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决定了我毕生的道路”。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9

王淦昌公开发文感念恩师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王淦昌在老师安排下留学欧洲。

 回国后,他一面追随老师脚步,

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任教,

培养出了李政道等多位物理学家。

一面开始自己的研究。

后来,他指导并参与了原子弹、氢弹的研究。

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李政道不仅是王淦昌的学生,

在西南联大时,

也曾直接受教于叶企孙,

一张试卷记载了二人的师生缘分。

在某次物理考试中,

李政道只出了个小差错,

本来只应该扣2分。

但叶企孙却“故意”多扣掉15分。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10

原来,李政道在平时的学习中,

习惯专注理论研究,

忽略实验。

为了让学生“长长记性”,

在实验一项上,直接扣掉了15分。

爱之深、责之切,

越是喜欢的学生,叶企孙的要求越是严格。

在关键时刻,叶企孙也是举贤不避亲,

彼时联大有两个赴美留学的名额,

众人正为推荐人选犯愁时,

叶企孙推荐了还在上大二的李政道。

“他这么年轻,国内的书还没读完,

怎么能去留学!”

“这不合规矩”!

质疑的人不少,但叶企孙力排众议,

把机会给了李政道。

事实证明,叶企孙没看走眼,

11年后,

李政道在美国与师兄杨振宁,

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11

李政道与杨振宁

叶企孙是清华大学理学院的首任院长,

一次学院下属算学系的主任,

向他推荐了一篇论文,

论文的作者署名华罗庚,

一个在当时学术界谁都没听过的陌生名字。

但叶企孙在看过论文以后,

敏锐地发现此人堪称“天才”,

并断言:

“华罗庚会成为我国数学界的闪亮星辰”。

在叶企孙的邀请和安排下,

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来到了清华,

从算学系的助理开始,半工半读,

又被破格聘任为教员,

甚至给了他出国留学的机会。

后来,他成为了“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被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

列为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12

叶企孙身在清华,

想的却是全中国的教育,

一家大学之壮大,

不足以支撑那个孱弱的旧中国,

科技救国之道,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

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将“庚款留学”进行了改革,

原本“专款专用”,

为清华一家服务的留学计划扩大了招生范围。

全高的高等院校都可以向清华推荐留学人选,

只要够优秀,

就能得到资助。

钱学森就是留学改制的受益人,

他本来是交通大学的学生,

学习的是铁道机械工程,

通过考取清华的庚款留学名额,

得以赴美留学。

但是在出国前,

叶企孙却硬留了这个学生一年。

以叶企孙前瞻性的目光看来,

航空人才必然是国家今后发展中最不能少的,

而钱学森恰恰具备学习航空工程的能力。

所以,在他的推荐下,

钱学森选择了航空专业,

为了让他更好的适应新的学科,

叶企孙安排他在清华补习了基础部分的课程。

后来,他成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被授予两弹元勋奖章!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13

自叶企孙执教以来,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但与他感情最深的一位学生,

却以悲剧结尾。

而更令他想不到的是,

自己的凄凉晚景,

也多半来源于此。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寇的铁蹄在中原大地上肆虐,

华夏大地、满目疮痍。

冀中,深处要塞,

首当其冲,成了日寇侵占的对象。

当时,人人忙着撤离战区,

有这样一群学生,

却收拾起了行囊,拜别父母师长,

奔赴到了前线。

领头的,正是叶企孙的爱徒熊大缜。

原本,他是要和恋人结婚、到德国留学的。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14

叶企孙与熊大缜

“一群学生能上战场”?

这是大多数人的疑惑,

但叶企孙明白熊大缜的意图,

冀中地区战事激烈,

但武装落后,又身处平原,

没有好的武器,很难打赢这场仗。

“科学救国”的道理,他比谁都懂。

在战区,

熊大缜的专业知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他们没去之前,

曾有民兵战士在房顶晒火药,

操作失误,炸伤数十人。

而在熊大缜他们到来之后,

不仅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还研制出了烈性火药,

一举炸毁了日寇的火车。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15

叶企孙、熊大缜和抗战士兵的合影

正当抗日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时候,

意外却悄然而至。

1939年,国共关系急剧恶化,

各个根据地都成立了锄奸队,

熊大缜这群外来的、能力突出的知识分子,

被盯上了。

他们说,熊大缜和他的同学是特务,

这是一场有罪推论,

没人接受这群学生的辩白。

于是,在没经过核查、证据不足的情况下,

熊大缜被私自处决了,

处决的形式是乱石砸死。

惊闻学生的死讯,

叶企孙悲痛之余开始为学生奔走鸣冤。

正是熊案和叶企孙后续的态度,

为他悲凉的晚年埋下了祸患。

03

叶企孙是个无党派人士,

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教育事业上。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

他拒绝登上国民党“抢救”教授的飞机,

而是留在了他热爱的清华园。

他相信无论如何,

国家都是需要办学的,

他还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更相信,学生的冤屈终有洗刷那一天。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16

1949年,陈毅与各界人士合影。

左起:叶企孙、潘光旦、张奚若、张子高、陈毅、周培源、吴晗。

叶企孙一生看人通透,

于学术、教育上眼光前瞻,

却只误判了这一件事。

随着“十年浩劫”的到来,

熊大缜的旧案又被翻出来了,

叶企孙作为熊大缜的老师也受到了牵连。

1967年,69岁的叶企孙“被揪出来了”,

顶上了“大特务”的名头,

当时叶企孙已经调往北大任职,

正好落在了北大两个造反派的手上,

一边给他家挂上了“打倒特务的标语”,

一边马上派人抄了他的家,

将其关押在黑帮的劳改所,

古稀之年的老教授就这样被争相游斗。

1968年,在造反派半年的折磨下,

叶企孙已经患上了幻听症,

耳边总是电台在批斗他的声音。

可是噩梦远没停止,

随后他被以特务的罪名逮捕,

关押到了监狱,甚至被戴上了手铐。

这一关,就是一年半,

谁也不知道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叶企孙至死未吐露一个字。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17

晚年叶企孙

只是从那出来以后,

叶企孙就成了开篇的模样,

整个人骨瘦如柴、腰弯成了90度,

双腿肿胀僵直,腾挪缓慢,

身染重病,小便失禁,

只能日夜坐在藤椅上。

这时候,他仍旧是被隔离的,

每天等待他的是批斗、游行。

期间有学生冒险去看他,

虽然他们的处境大多和老师一样,

但至少给了叶企孙心理上带来不少的安慰。

1972年,因为叶企孙的特务问题始终证据不足,

终于恢复了他的教授待遇,

从暂住的小棚屋搬到了教师公寓。

但他仍旧身份敏感,

对他的监管也并没有停止。

但对着自己的学生,

他却对自己的遭遇只字不提,

王淦昌到京出差特意去拜访老师,

叶企孙也只是指着桌子上的李约瑟著作。

指出书上的若干错误。

是精神豁达,

更是为人师者,

处处为学生着想,

不想学生记挂,更不想连累学生。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18

清华园北院7号,叶企孙在清华时的居所

钱三强曾在街上遇到过老师,

急忙走上前打招呼,

却被叶企孙躲开了:

“以后再碰上我,不要跟我说话了,

省得连累你”。

当时钱三强也是身份敏感,

但还做着重要的科学研究,

一点“小差错”,就足以让他离开岗位。

不管到什么时候,

在他心里,学生都是第一位的。

1977年1月12日,

叶企孙被发现在家中昏迷,

侄子叶铭汉将其紧急送医,

但却因为身份敏感,不准住院,

不得已走了后门,才求得一张床位,

可为时已晚,

弥留之际,叶企孙已然甚至不清,

半句遗嘱都没留下,

口中只是呢喃着:回清华……

这时,四人帮已经粉碎,

十年浩劫已经结束,

可叶企孙,

中国教育界、物理界的一代宗师,

却始终没等来一个清白,

直至人生的最后一刻仍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

他的追悼会是在八宝山公墓礼堂草草举办的,

所到者不过二百人,

悼词潦草敷衍:

“解放后,……

叶企孙先生拥护党……注意改造思想”。

悼词对叶企孙生前成就和冤案只字不提,

引得叶企孙数位好友及学生愤而离去。

04

叶企孙的名誉真正得到恢复,

已经是十年后了,

《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

《深切怀念叶企孙教授》,是为平反。

1995年,

在127名海内外专家学者的联名下,

叶企孙的铜像终于在清华大学落成。

而这一切,更多的是对生者的告慰,

与他再无关系了。

这个清华园里乞讨的老人,为国培养了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组图) - 19

著名科学家施嘉炀和叶王淦昌(左),为叶企孙铜像揭幕

先生真正的心愿,

不过是清华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

能够能走过一个又一个的百年,

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的人才。

而他,能站在原地目送他们离开就好。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而叶企孙是“大师中的大师”,

他的名字不该被我们遗忘,

这段故事也不该被历史的尘埃掩盖。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9)
黄镇海
黄镇海 2018-10-12 回复
1970,讨钱所求不过3、5元。第一段不用读完就知道狗小编又来放洋屁了,当我们年轻人都没历史常识的吗
Blackdragon
Blackdragon 2018-08-02 回复
扯蛋的文章。不用说1970,就算是到了1995年,中关村还是破破烂烂污水横流,就一个海龙市场高大一点,那真的就是一个村子,怎么就成了知识分子聚集地并且科研部门进驻其间了? 还有1970年,一般老百姓一个月工资不超过30元,一个乞丐随便碰到一个学生要几个钱,还所求不过三五元? 太搞笑了! 那时候有几个学生口袋里有三五元,而且哪怕你真的要到钱,你也很难买到东西,因为那时候买一切东西都需要票,粮票肉票布票油票。。。没有票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Lililililiiii
Lililililiiii 2018-08-02 回复
国家的痛人民的痛
_nieves_
_nieves_ 2018-08-02 回复
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向叶大师致敬!!
C_mu
C_mu 2018-08-02 回复
文革时期就是祸国殃民,人斗、愚民……牺牲多少爱国的知识分子,让中华文明倒退,信仰摧毁!可悲可叹!历史总有相似之处,希望现在少走弯路
土澳居民MSTrx
土澳居民MSTrx 2018-08-02
毁了几代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