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4日 21.3°C-21.7°C
澳元 : 人民币=4.71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2019-08-22 来源: 一条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央视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不动声色地火了,

播出至今,豆瓣评分9.4,

超过70%的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这部新片的质感堪称国际水准”,“没想到居然是中国人拍的”。 摄制组历时3年,走访12个国家,70多家医院、医学院、博物馆。采访了50多位国际顶级专家,

以及15位中国院士。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1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2

片中,枯燥的医学术语变成活色生香的史实,解剖、麻醉、消毒、止血、脑外科、心外科、器官移植……全面展示了从手术缘起到发展的历程。
100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今天,我们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0多岁,很大的原因就是医学的进步,

外科是其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3
《手术两百年》总导演陈子隽

我们采访了总导演陈子隽。

“生而为人蛮不容易的,

可是生而为人又是一件骄傲的事情。

我们其实是在向死亡和死神发起挑战,

面对疾病、伤痛,做一些逆天的事情。

医学实际上是人类善良情感的一种表达。”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4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5

我叫陈子隽,是一名纪录片导演。过去的2到3年我在做《手术两百年》,是中国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和疾病抗争的医学纪录片。说是“手术两百年”,其实也是“外科两百年”。外科很早就有,人磕破了、磨伤了、腿断了,都是外伤,对这些伤病的治疗就是外科。外科的基本内容就是切割、缝合。

根据历史记载,5000年前就有开颅术,1500年前就有剖腹产的尝试。外科本来是医学里面的一个小小的分支,现在人们印象中觉得外科大夫好像是医院里最厉害的,谈吐很潇洒,做事情很麻利,操起手术刀,动作很快。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很晚近的事情。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6

早期手术插画最早的外科医生是被人忽视的。直到19世纪,外科医生才慢慢有了地位,外科这门学科才慢慢变成科学,手术才变成医学上一种主流的治疗手段。

我们的纪录片,重点就在讲述这两百年以来,手术和外科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有哪些重大事件,哪些重要人物,他们经过怎样艰苦的摸索、付出了哪些惨痛的代价,才推动了现代医学手术的发展,使得我们今天的病人在需要手术的时候,都能够做上手术,并且在术后恢复健康。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7

这部纪录片一共分八集。第一集我们从远古开始追溯,最后讲到了现代解剖学。因为解剖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有了对人体的正确认识,才有了医学的一切可能性。第二集我们讲的是麻醉、消毒、止血。这三者说起来似乎很平常,但是人类花了几千年,才真正解决这三个手术的基石。有了它们的保障,才可以做一台安全和有效的手术。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8

第三集开始,我们讲述了外科手术发展的几个节点。首先是打开腹部,这是人类第一次攻入人体内部,是从腹部入手。然后是打开头颅,也就是今天的脑外科。它可能是外科手术里最精密、最需要精细度的一个手术。用人脑研究人脑,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9

最后就是打开心脏。心脏是人类攻克的最后一个内部器官。它会蹦,又带血,是人体所有血液运动的发源地,可是外科手术需要两个基本条件:手术刀触及的器官必须静止,视野清晰无血,这样做才能缝得仔细。所以这是一个悖论。

通过回顾这两百年,我们看到,人类如何克服一个又一个悖论,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挑战,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10

 人类的黑暗手术史 

人类医学的发展,充满了让人难以想象的黑暗、禁忌和曲折。

最早的时候,解剖人体是非法的。古罗马时代的名医盖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解剖学。他是一个角斗士医生,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去看到人体的伤口和创面。

但是他只能解剖动物来做研究。他解剖了兔子、狗、猪、山羊等很多哺乳动物,从中推断人体的情况。有很多重要发现,但也有很多错误。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11
盖伦被誉为古罗马最伟大的医生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12
早期的人体解剖图

他提出了著名的体液说,认为人有四种体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你一旦生病,就是因为体液失去了平衡。为了恢复平衡,就要放血,这也是放血的理论基础。

放血这个事情延续了很长很长时间。一直到18世纪末,像美国的华盛顿总统,最后都是死于放血的。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13

对人类尸体的禁忌一直延续到14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医生们束手无策,教廷迫于压力,才解除了这一禁忌。

然而,之后几百年里,用于解剖的尸体来源一直很成问题。直到19世纪,死刑犯仍然是尸体的唯一一个合法来源,很多人就干起了盗墓、偷挖尸体然后转卖给医学院的生意。

爱丁堡是当时的解剖重镇。当地的很多人特别担心自己死后被挖坟掘墓,所以当地好多墓地是上了锁的,就是为了防止盗墓。这些人还给自己的子孙写信,说请一定要把我的尸体保存好。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14

在这种极端缺乏尸体来源的情况下,就发生了爱丁堡最丑恶的杀人事件。1827年,一个叫威廉·伯克的人,和他的兄弟一起开了一个旅馆,专门杀掉来住店的人,然后把他们的尸体卖给外科大夫做解剖。

他们杀了15个人左右才被发现,威廉·伯克的兄弟跑掉了,威廉·伯克被绞死。他死后,遗骸被制成标本,放在爱丁堡的一个医学院的图书馆里面,旁边就是医学生们在写作业。

他的遗骨放在那里,就是为了昭告所有的学生,医学的第一原则是不可伤害,然后才是救助他人。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15
威廉·伯克的遗骸现在还放在爱丁堡一个医学院图书馆里

早期的手术都是三无手术,死亡率最高300% 最早的时候,外科大夫其实是一个兼职。

那个时候,内科医生有专业的学习,外科是没有的。由于理发师的工作要动刀子,有时就会见血,所以就把外科的事情也做一做,拔牙、截肢之类。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16
医疗理发师的工具

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理发店门前有那种旋转的红蓝条色灯柱,圆柱代表受伤者的手臂,红色代表动脉,蓝色代表静脉。灯在转,说明正在手术。早期的这些手术,都被称为“三无”手术:无麻醉、无消毒、无止血。做法也很粗糙,有时甚至就像木匠活一样。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17

对于病人来说,不到万不得已可能真的不愿意去做手术,因为做和不做,身体疼痛的程度几乎是相当的。手术的死亡率还很高,50%以上,做个手术就跟赌博一样。因为没有消毒的概念,所以厨房、卧室,任何你想去的地方都可以做手术。有一些外科大夫就在剧院里做手术,还卖票给观众观摩。有一些付不起手术费的穷人,会接受这样的治疗。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18
手术可以在剧院进行,卖票给观众观摩

有史以来死亡率最高的一场手术,就发生在这样的场合。主刀的医生是一个叫李斯顿的英国人,他是当时的一个名医,动刀子的速度非常快,号称“李斯顿飞刀”。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发现麻醉的秘密,手术带来的疼痛是最大的挑战。为了减轻疼痛,医生们就尽量加快速度,减少手术的时间。这个李斯顿,最快的记录是只用了28秒就截了一条腿。但是,在一次手术中,他就是因为太快了,把自己助手的手指头给弄伤了,自己病人的一部分生殖器给切掉了,这两个人都因感染致死。

然后因为场面很血腥,现场有观众心脏病爆发,死掉了。等于做了一台手术,死了三个人。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19

为了一点点简单的共识, 人们付出了大量生命的代价 

16世纪开始,外科学之父帕雷解决了体外截肢大出血的难题,之后止血也在慢慢往前走。1846年10月16日我们有了麻醉。19世纪末,我们也终于解决了消毒的问题。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医学影像学开始发展,推动了外科手术的巨大进步。等于之前你要打开身体才能看到病灶,现在,通过照X光,就可以先行诊断了。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20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21
照X光甚至一度变为一种全民狂欢

人们刚发现X射线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种射线的危害。鞋店引进X光机,用照X光的方式来试鞋,直接看脚穿进去有多大。爱美的女士专门去拍X光照片,认为这样很时尚。照X光甚至变成了一种全民狂欢。后来慢慢才发现,X射线会破坏身体的细胞组织,最早一批接触X射线最多的外科大夫,很多人手指溃烂、手臂断掉,或者得了癌症死去。

德国有一个X射线纪念碑,上面有350多个名字,全部都是当时最顶尖的研究X射线的医生和专家、医护人员。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后人也因此确立了X射线的操作和使用规范。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22
1936年立的X射线纪念碑,现位于德国汉堡圣乔治医院

消毒这件事情上,也有一个悲情人物,匈牙利的医生塞麦尔维斯。他是一个生活得很好的中产,有着漂亮的妻子,很好的家世,是一名妇产科医师。

如果看历史图片就能发现,19世纪初期的医生做手术,不穿手术服,穿漂亮的西装,做手术前也是直接拿起工具就做。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23

19世纪初期的医生做手术,不穿手术服,穿燕尾服当时,产褥热是产妇产后最容易生的一种病,死亡率也很高。年轻的塞麦尔维斯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维也纳总医院的产科被分为两个病区,由医生负责的一病区死亡率为16%,远远高于由助产师负责的二病区2%的死亡率。医生和助产师不同之处在于,在给产妇接生之前,医生们往往在隔壁解剖区域解剖尸体。塞麦尔维斯怀疑是不是通过某种方式,医生把尸体上的什么东西带到了产妇身上,因此导致了产妇的死亡。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24
匈牙利大夫塞麦尔维斯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25

那个年代的人们还不懂得细菌、感染等原理,塞麦尔维斯也无法解释他发现的现象。但是塞麦尔维斯出于医生的直觉,立即要求自己所在病区的所有医生在接生前必须用漂白粉反复洗手。他所在的医院在践行术前洗手之后,产褥热的发病率降到了1%。塞麦尔维斯四处写信写文章,希望欧洲其他医院的医生也能效仿,但是没有人理会。到后来,他被权威人士反对,甚至被逐出医院,关进精神病院,年仅47岁就得病死去。今天的医院里,洗手当然是所有外科大夫术前的必备程序之一。但是为了达成这个共识,人类付出了多少生命的代价,现在想来还是很感慨。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26
洗手到现在已成为卫生常识

 中国医生的水平全球领先 

这个片子我们拍了三年,去了12个国家,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土耳其,印度等等。

全片采访有50多位全球各地的顶级的医学专家,国内的院士我们拍摄采访了15位。

这些人物如果查一下他们的履历,很多人可能都会尖叫,因为是各个领域最顶尖的大拿。

有些人好奇我们怎么请到这些嘉宾的,这也是我们比较自豪的一件事情。我们所有的制片和外联,都是自己完成的,没有外请国外的制片或者拍摄机构。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27
走访了12个国家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28
国内的院士我们拍摄采访了15位

做《手术两百年》这个题目时,一开始我们就在考虑,要不要打破现有的比较本土的框架,从一个比较国际化的视角去客观地记录和呈现。大家都说,医学是全人类的,对于健康和生命的研究成果,其实是全人类共享的。

我们几乎是用诚意打动了国内最顶级的一批医生,然后几乎把所有的医生都变成了我们的国际外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医生一直在做一线的国际互动,我们顶级的医生的手术水平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厉害的,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全球领先。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29

可能因为中国人天生手巧。或者因为我们现在确实发力了,有非常好的团队,我们的脑外科、心外科、器官移植,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而且中国人口数量多,手术量非常大,这样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国外的医院,大夫每天的手术量大部分都是固定的,而中国医生的工作量可能是他们难以想象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医生真的是太辛苦了。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30
 中国式换脸 

我们每一集大概都有三到四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每个节点都会配套3到4台手术案例,展现一些最顶级的外科治疗手段。手术部分基本上都是在国内拍摄的,八集片子,拍下来大概几十台手术。戴尅戎院士跟我们推荐说,“如果你们要在国内拍一台手术,能够代表中国的手术,那换脸一定是一个。”这台手术是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做的。换脸的女患者叫金琪,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严重的细菌感染,脸部被毁容了,整张脸凹凸不平,五官都没有很好地发育。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31

她年纪很小,大学读的是设计,想做个摄影师。她拍别人的脸拍得很漂亮,可自己却没有一张可以看的脸。

2005年,法国曾经有一例全世界最早的换脸手术。当时那位患者的脸部是来自一名捐献者,移植了之后,一直需要服用药物来抵御身体的排异反应。2016年4月,这名换脸者去世了,年仅49岁。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32

2005年,法国曾有一例全世界最早的换脸手术2017年,中国的医学团队给金琪做手术的时候,采用的是胸口这块皮肤作为金琪未来脸面的基础。

通过在她自己的身体上注入水囊,扩充皮肤,“长”出一大片血供丰富、颜色与脸部接近、超薄而便于塑形的“脸皮”。还将金琪自身的软骨,为她构建出缺损的鼻子和嘴唇,并在彻底成型后将它们完整移植到金琪的面部。

这个手术要做七次,时间跨度也有好几年。

如今,上海九院“中国式换脸”团队,已经用“自体组织全脸面预构技术”完成了49例换脸手术。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33

 助人是我们的本能 好多人说,医学是人类最原初的一种善良情感的表达。最早人类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生病,于是相信疾病是天赐的,就修建神庙,生病的人,进去睡一觉,可能病就好了。后来发展出了巫医。早期的开颅术,认为生病是因为脑子里有魔鬼,要开一个天窗,帮助病人把邪恶的东西放出去。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34
在中国山东发现一个5000年历史的头颅,这是早期的开颅术

我们称之为外科学之父的帕雷,其实是中世纪的一名军医。那个时候,战场上做得最多的手术就是截肢,人们用烧红的烙铁烫在伤口上止血。很多人当时止住血了,可事后烫伤造成大面积的皮肤坏死和感染,最后还是导致死亡。

帕雷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他耳闻目睹士兵们的痛苦,心生悲悯,想尽办法改进止血的方式。最后他发明了鸦嘴钳,把血管从组织中拽出来牢牢夹住,不让它喷血,用针线来缝合。帕雷的钳夹止血法,一直到现在还在沿用。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35
帕雷发明的鸦嘴钳

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指出一千多年来的地心说是错误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同年,维萨里出版了七卷本《人体构造》,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做了一个全景而详实的人体描绘。维萨里试图通过书本告诉我们,解剖是为了理性认识活着的人体。

这等于人类同时迈向了探索宇宙和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时刻。实际上,你说人活在世界上是想干嘛?他对外仰望星空,想知道自己的坐标,对内观察身体,想知道我是谁。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36
维萨里的解剖图,把人体放在风景中,就像他们还活着一样

 生而为人,现代人不自知的幸福 

今天,我们的平均寿命已经70多岁了,但是100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这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医学的进步。

以前的医学,更多的时候就是一种安慰剂。很多时候,它手段很简单,也没有那么举足轻重。

在医学飞速发展的这两百年里,我们有了很多治疗方法和手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就越来越高了。

很多观众看这个片子,会问:导演,片子里拍的这些做了手术的患者都活下来了吗?显然,被拍摄的对象都是找了最好的大夫,挑选了可能是最好的器械,和得到了医疗保障,那么他们都活下来了吗?并不是绝对的。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37
片子拍摄了30多个病人

医学到最后,还是有一项不可控的部分。你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之后可能还有别的问题。

第七集里,我们专门讨论了癌症。很多人可能觉得癌症跟外科手术没有太大关系,但我还是坚持放进去。

一方面,梳理一下癌症的历史就会发现,到目前为止,手术刀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武器之一。

另一方面,前面几集的内容都在展示人类如何战胜疾病,那么在快到结尾的时候,我们想要做一下停留,因为人其实终究有一天是要面对生死的。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视频/组图) - 38

癌症某种程度上界定了“生”和“死”的一个边界。里面有一位专家说,如果你活得足够老,你迟早或早或晚都会得上一种癌症,因为癌症是伴随你生命的细胞不停地分裂而产生的,你只要会分裂你就有可能出错。

我们蛮想让观众感受到,其实手术刀不是万能的。今天的我们,已经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刻都更享受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旅程。

我们不需要自己是医生,或者是什么特殊身份,只要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就已经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人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了。这是一件值得感恩的幸福事情。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胖丫小蘑菇
胖丫小蘑菇 2019-08-22 回复
生而为人,是真的不简单的,比起那些早早失去了机会的生命,我们都应该自由不束缚地过好这一生。
spongebobsuki
spongebobsuki 2019-08-22 回复
继法医之后,外科医生是另一个让我肃然起敬的职业……
Adeline_梁大王
Adeline_梁大王 2019-08-22 回复
看过两集,确实很好的。看完觉得什么都比不上有个健康的身体重要!
老猫的美狐狸
老猫的美狐狸 2019-08-22 回复
致敬白衣天使!
咕噜噜噜噜么
咕噜噜噜噜么 2019-08-22 回复
生而为人,不易。 生而为人,要懂得珍惜。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