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3日 23.0°C-26.3°C
澳元 : 人民币=4.55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华人作家买14.5万个口罩捐给中国 让儿孙不忘来处(图)

2020-02-10 来源: 狮城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农历庚子鼠年注定不平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本轻松祥和的节日变得紧张起来。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除夕夜,一位七十岁作家远在新加坡,却情系中国、焦虑万分。“看各地医疗队伍奔向武汉,壮怀激烈。我在远方,忧伤难歇。候回音,莫使报效无门空悲切!”她希望通过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捐赠物资支援武汉,除夕夜半、辗转反侧,在等待回复时,有感而发。

她叫蓉子。不是日本人,自称“芙蓉的蓉,老子、孟子、君子的子,完全正宗的中国名。”

通过多国采购、全家上阵,蓉子自费筹集到四批医疗防疫用品,支援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等省的医院,其中包括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防护帽等。期间脚伤复发、日夜奔波,也坚持不下火线。元宵节本是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日子,她仍在采购医疗物资的路上奔波,下午三时,一碗简单的面下肚,匆匆解决午饭后,赶忙又投入货单和报关文件的整理之中。

亲自搬物资脚伤复发

时间倒回2003年非典时期,“我们在上海生活如常,外边却如临大敌,为了不给各方添乱,我父丧未归。”现在她一边不停给人鼓励,转身看到疫情信息却总忍不住哭,“我本泪干,为这疫情,泪水不断。”

今年1月23日开始,蓉子得知一线医疗人员急缺口罩、护目镜等医疗物资,毅然出动家人踏上寻求物资之路。物资来源不局限于新加坡,还有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多国采购甚至亲自搬运物品。一次在商场独自采购,搬200多个护目镜装车时,扭伤了脚,旧伤未好,又添新伤,“但什么比心伤更痛?”

华人作家买14.5万个口罩捐给中国 让儿孙不忘来处(图) - 1

“捐钱容易捐物难。在这个混乱时刻找物资、送物资好比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过程繁琐曲折多变,”轻伤不下火线,她全家总动员。“得亏家里有两位医生,熟悉医用品,长媳擅沟通,头脑清晰、反应敏捷,便负责联系物流。长子负责出款出力,开车接送,一候数小时”。而此前儿子儿媳到苏州的诊所上班时,也通过托运带进一批口罩等用品。

就这样,2月3日第一批149箱医疗物资送出;2月4日又送出第二批物资,紧接着2月5日又寄出第三批物资。2月8日元宵节,下午两点半,她欣喜万分发来消息,“今天又找到600个护目镜、8万个防护帽,都给广东侨心慈善基金会,他们去分发给各地的医院!”下午三时,她刚吃上午饭,一碗简单热面。

生于潮州定居新加坡旅居上海

说起“蓉子”,也许很多人觉得陌生,但在新加坡,她是文坛、商界有影响力的大咖。她的小说《又是雨季》被新加坡教育部选为中学生读本,散文《榴梿》入选新加坡中学教科书。因为身兼多职,她多个头衔加身。她不仅是高产作家,出版专著三十多本,曾担任新加坡作家协会副会长,同时也是苏州工业园区新宁诊所医疗集团的掌门人,还是广东省侨心慈善基金会名誉主席、新加坡—江苏省合作理事会理事……

生于广东潮州的她,8岁随养母下南洋,后定居新加坡,现在旅居上海,成为往返中国、新加坡两地的候鸟,为两地经济、政治、文化牵桥搭线。

作为两地摆渡人,中国和新加坡于她而言都意义非凡。一个例子可以说明。1月28日一早,她跑到新加坡一家零售店,本想抢购一批医疗物资寄往中国。谁料店内热闹如菜市,顾客排起长龙也在抢口罩,听到有人说“新加坡的医疗物资紧缺,连医生也不够用”时,她吓得手心冒汗、不敢再买,“手心手背都是肉。”

一贯爱国爱乡的她,无论长江水灾、汶川地震,抑或家乡潮汕地区受灾,支援名单中“蓉子”二字从未缺席。连续三十多年她不间断支持乡村建设,累计捐资800多万元,支持广东特别是潮汕的教育、文化事业。从1994年开始,先后出版的《中国情》、《芳草情》、《悠悠中国情》、《老潮州》、《上海七年》、《城心城意》和《今夜我想新加坡》等七本书,也大都以中国生活为内容。

悠悠中华,痛痒攸关。“世界每个角落,每天都上演悲喜剧,而我似乎已麻木。唯独中国,她牵我心动我情……”蓉子在《悠悠中国情》中的这两句话,是浓浓的中国情结最明白的表述。

记者手记

记者第一次给蓉子打电话约采访已近晚上10时,通话间她说话有点喘,直言自己每天睡不多。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古稀之年的她三次“落泪”。回复内容不多,几个词却频频出现,其中“我好累”、”没时间(没空)”、“我很忙”,就总共出现八次,成为印象最深刻的高频词,深感她是在和生命、和疫情作斗争。

为什么古稀之年,却不舍得休息一下?“报恩”也许是蓉子的使命关键词,也是她脚步时刻不停的最大初衷。

少小去国,漂泊不定,苦无所依。童年的苦难磨练出“不愿输”的意志,漂泊四方的经历也造就她一番儿女心肠。8岁离家下海,祖母再三叮嘱“顾家”;下海的日子过得穷兮兮,但坚持每两个月寄侨批(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那时养母会让蓉子摇晃饼干桶,为的是多装点白砂糖寄出;长大后,自己也开始寄侨批,饼干面粉白糖……每到春节前,寄批是头等大事。批未寄,心不安。

而今国家有难,她深感“匹夫匹妇有责,责无旁贷”。就像她在1983年出版的《初见·彩虹》中,动人心弦地描写了与母亲之间的深情。中国是父母生息之邦,蓉子说“我爱父母,爱兄弟,我能不爱中国这片土地,不爱这个国家吗?”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