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7日 18.2°C-21.9°C
澳元 : 人民币=4.54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绿色电商元问题:5个新议题的识别 | 可持续专栏

2022-08-30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2021年,美国一家顶级咨询公司的报告似乎可以让电子商务大大卸下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义务。这份报告称,在欧洲的8个国家,非食品的离线购物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在线购物的1.5到2.9倍,开车到实体店则比网上订购多排放3到6倍二氧化碳。

不过,这份由电商巨头亚马逊支持委托的报告结论也遭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质疑。

“随着零售电商业务的猛增和一些新业态的出现,电商的碳排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近日,由国内多家环保机构联合发布的《绿色电商行动指南:中国零售电商环境影响及对策》(下称《指南》)中如是写道。

据国内碳排放管理平台“碳阻迹”测算,中国电商企业 2019 年的碳排放总量为 5326 万吨,是当年第三产业总排放的 2.5%,预计碳排放总量将在 2025 年达到 1.16 亿吨;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十四五”期间的电商排放增量将占到全国增量的1/4。

有效措施显然建立于如何识别可行动方向的“元问题”之上。

“过去公众对零售电商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快递、外卖包装垃圾的治理上,这次的报告识别出了共计5个零售电商平台可以着手行动的环境议题,包装垃圾只是其中之一。”作为《指南》主要编写机构的摆脱塑缚总干事郑雪对华尔街见闻介绍。

新识别的议题包括气候变化、固体废弃物和循环经济包装废弃物、化学品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食物等。

绿色电商元问题:5个新议题的识别 | 可持续专栏 - 1

议题一:气候变化/脱碳

《指南》的撰写者易兰告诉华尔街见闻,上述5个议题制定的识别标准包括了多个方面。

“一方面参考了主流企业社会责任环境层面的分类指引,比如ESG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分类;同时也结合考虑了国内外电商企业、第三方机构已经关注到的电商环境影响议题以及解决路径,尤其是参考了国外主流零售电商企业ESG或可持续报告中识别出的自身的环境影响维度。”

“报告选中的几个议题都是在行动层面比较突出的、公益组织和电商企业有频繁互动和信息交流的领域,有较强的可实践性,所以我将它们摆在了优先的位置来考察、论述。”易兰期待的是为国内电商的绿色行动提供参考模块。

而在新识别的5个议题中,电商在回应气候变化问题的脱碳行动显得尤为迫切。

据碳阻迹估算,电商的碳排放目前主要分布在物流、办公、数据中心、包装和仓储环节上,其中物流是电商企业排放量最高的环节,占总量的29%,排名第二的是数据中心,约占23%。

但如果不加干预,电商数据中心的排放占比将从 2019 年的23%提高到2025年的30%,成为电商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领域。

“数据中心是零售电商业务的‘心脏’,只要数据中心持续以化石能源为主要能源供应,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就会持续上升。”易兰对华尔街见闻表示。

尽管国际上ICT(信息通信技术)公司采购的可再生能源占到了全部公司采购量的大约50%,中国的数据中心行业没有形成规模性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趋势。易兰观察到,国内电商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采购的情况也很不清晰,包括楼宇、数据中心和仓储在内,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可再生能源应用。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电商头部公司已经开始付诸行动,树立其他电商追随的标杆。阿里巴巴在《2021 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中已经承诺自2030 年起,云计算电力供给100%采用清洁能源。京东也已经完成第一批 12 座智能产业园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

在气候议题下的另一个显著问题则是对供应链的管理,也就是即便已经针对运营直接排放的范围1和范围2制定减排目标,电商还普遍缺少对生态价值链范围3的梳理。

除了阿里巴巴、京东物流等少数头部电商,多数企业没有对范围3的排放进行披露。然而,范围3的碳排放正是电商企业整体排放的重头。亚马逊在2020年的范围3排放占总排放量的约75%,而 Ebay、ASOS、Target的范围3排放分别达到整体排放的96%,98%和96%。

《指南》建议国内电商应该尽快对范围3的排放给予积极的回应。例如要求设立供应商自己的范围1和范围2的减排目标,并对多数供应商,包含平台在售产品和服务、包装和末端配送建立科学的碳目标。

此外,针对碳排大户的物流运输环节,《指南》也提出电商应该响应交通运输部在 2025 年将新能源物流车辆比例提升到 20% 的目标,尽快提升物流车辆的新能源车使用比例,并配备充电桩设施;同时在消费端积极引导慢物流,优化干线运输路线,降低干线运输的碳排放等。

绿色电商元问题:5个新议题的识别 | 可持续专栏 - 2

议题二:固废治理

绿色电商的第二大议题是固体废弃物和循环经济。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了针对塑料污染治理的整体方案,其中包括对快递、外卖包装的禁限用塑料制品的规定和推广应用替代产品、模式的要求。

同年,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针对电商件绿色包装转型的时间表和任务清单。

政策明确标记了电商固废治理方面的坐标:比如要求到 2022年电商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85%,可循环快递包装应规模达700 万个;这一比例到 2025年则要分别达到100%和1000万个。

国内电商的绿色行动可以遵循这条政策轨迹,但当下的作为尤嫌不足。

摆脱塑缚 2021 年曾发布《零售电商平台快递包装绿色化观察报告》,对主要电商平台的包装绿色化行动进行梳理,发现实践中运用最多的是瘦身胶带、可循环中转袋(箱)以及对部分纸箱进行回收,产生了一定效果。

而与上游生产企业合作,改良包装、源头减量、终端循环包装以及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合理利用与宣传等方面行动较少,效果也不明显。

绿色和平 2022 年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国内7家主要零售电商企业均无明确的包装减量目标,仅有京东物流一家企业提出过包装减量目标。

易兰认为,国外电商在固废治理方面制定的目标树立了值得参考的范式。例如Target 在 2020 年承诺,到 2025 年自有品牌产品的包装有 20% 由消费后回收塑料制成,并100%达到可被回收、重复使用或可堆肥。

Zalando 2020年的包装用量是 53000 吨,其中 87% 来自于回收材料。所有的纸盒来自回收材料,80% 的塑料包装袋来自消费后回收塑料,同时承诺到 2023 年完全停止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使用。

“目前全球已经涌现了许多初创公司和解决方案,在快递循环包装、逆向物流领域进行尝试。电商平台可以发挥资源整合和多方链接的优势,参与新技术研发,加快各环节主体的有效协作,尽快规模化应用循环快递包装。”易兰对华尔街见闻表示。

一个有趣的案例是:在德国,几家电商平台公 司 Tachibo、Otto和 Avocadostore 发起 了一个三年的电商循环包装袋项目praxPACK。在项目的第一阶段,实验选用了 Repack 公司的可重复使用20次的塑料包装袋,并提供免费寄回服务,包装袋回收率达到了72%。

“国内关于绿色电商的政策文件是走在国际前列的,”郑雪对华尔街见闻分析,“基本上国内政策有比较明确要求的环境议题,中国企业应对的积极性会比较高,政策有明确要求的固废管理、食物浪费等就位列其中,但主要体现在电商行业中较为头部的企业会更加积极地主动应对,多数电商企业还抱持观望态度,《指南》也是希望可以为零售电商企业参与环境治理提供一个入门指引,帮助企业在参与环境议题建立整体性和前瞻性的认识。”

《指南》建议电商平台制定一次性塑料包装减量目标,统计并公布自营业务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使用、回收情况,并通过制定平台规则等措施引导平台内经营者减少、替代一次性塑料包装,定期对减量成效进行评估和公布。

同时也可以加强上下游协同,减少电商商品在寄送环节的二次包装,鼓励原装直发;督促电商商品包装使用瘦身包装,如低克重高强度包装、免胶纸箱,减少填充物等。

绿色电商元问题:5个新议题的识别 | 可持续专栏 - 3

议题三:化学品管理

在撰写者易兰看来,电商平台作为人们日渐习惯的消费端品,不幸成为了销售有毒有害物质产品的“洼地”。电商平台上数量庞大的各色商品,因为绕开了传统的分销渠道,出现了比实体店销售更严重的有毒有害化学品风险。

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国际共有的难题。比如亚马逊在2019年就被爆出在售的文具用品铅和镉超标,有些儿童产品的铅超标甚至超过法律规定的80倍,同年还有媒体对其网站商品进行梳理,发现4152种商品达不到安全标准,存在虚假标识或者属于国家禁止销售产品。为了重拾消费者信任,随后亚马逊为避免销售潜在对消费者有害的商品、过期商品等付出了巨额资金成本。

“在生鲜电商领域,食品中农药、兽药、重金属、微生物和添加剂等污染物超标情况也非常严重,生鲜平台甚至经常领到市场监管部门的罚单,有环保组织从四家生鲜电商购买水产梭子蟹,结果均被检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指南》中写道。

环保组织“自然田”则通过查询中国质量新闻网发现,几家生鲜平台均多次发生检测超标,主要体现在蔬菜水果中的农药超标,如属于国家禁限用农药名录中的杀虫剂等农药;水产品中的兽药超标,其中包括国家已经禁止使用的药品。

参考国外电商的主流做法,国内电商应该制定覆盖集团运营和产品的化学品管理框架,比如制定限制化学品清单,并在一些自有品牌纺织品品类中实施。同时还可以制定一系列化学品相关目标及执行进展,如对化妆品、婴儿用品、个人护理和家居用品品类产品中的化学品成分信息的获取度、公开程度和在这些产品中去除某些有害化学品的进展等。

《指南》提到,家居零售商宜家在化学品管理上也有很多值得国内电商借鉴的地方。据悉,宜家的化学品战略包括一份适用于所有产品类型的限制化学品清单,和针对特殊的产品类型的限制清单,以及制造过程限制使用的化学品清单。

宜家还禁止使用几种会造成环境健康问题的塑料,包括所有产品中的聚氯乙烯(PVC)(一些电线除外)、所有食品接触材料和儿童产品中的聚碳酸酯(PC),且几乎消除了所有包装中的发泡聚苯乙烯(EPS),禁止使用含有溴化阻燃剂的电子产品制成的再生塑料。

“合规”被认为是国内电商应对这个问题时第一阶段需要达成的目标。而在第二阶段,《指南》建议电商可以制定化学品管理政策,内容包括设定优先控制化学品管理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对供应商的要求、承诺减少使用优先控制化学品、承诺向公众公开本政策、并在 ESG 报告和年报中公开进展等。

绿色电商元问题:5个新议题的识别 | 可持续专栏 - 4

议题四: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新冠疫情仍然肆虐的当下,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易兰告诉华尔街见闻,近两年国家政策法令的密集出台,凸显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和国家治理的决心。

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搜索的便捷性,电商平台为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等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客观上提供了“庇护”,大量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产品和服务充斥在国内外的电商平台上。

易兰表示,针对这一问题,国际上在几年前就建立起多方合作的机制,如“打击网络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全球联盟”,目标是大幅减少联盟内电商平台上的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信息,一些中国的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等也加入了该联盟。

“虽然联盟成员已经删除了数百万条的非法野生动植物制品信息,然而电商平台上仍然广泛存在各种危害生物多样性的产品和信息。”易兰坦言道。

根据由多家环保组织和志愿团队共同发起的“电商无野”行动的调研,电商平台上及其他互联网社群发现大量与野生动植物相关的贸易信息和内容,例如十分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的制品、电鱼设备、电蚯蚓设备、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苏铁等,均有在电商和互联网社群售卖交易。

该组织对野生动植物及制品和捕猎工具等进行的举报和倡导达到上百个,相关电商或互联网平台下架屏蔽或删除相关商品的交易或宣传信息过千万条。可惜由于缺乏电商内部的长效解决机制,一个对人类“生态伙伴”友好的电商环境仍然没有形成。

除了下架和屏蔽相关信息,《指南》建议零售电商平台还可以和其他互联网平台建立动态的监测机制,提高技术手段,强化相关商家或个人入驻和相关产品入网的审核机制,加强人工筛查,扩大相关的敏感词库,对重点产品或举报较多的产品和广告宣传进行监测和复查,特别是加强对商家或个人在平台直播间中售卖、宣传相关问题商品的行为进行重点监测。

绿色电商元问题:5个新议题的识别 | 可持续专栏 - 5

议题五:可持续食物

《指南》为电商绿色行动划定的最后一个议题围绕着食物的可持续性展开。

食物系统是一个被忽略的气候变化减缓机会。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1年发布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世界食物系统排放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食物系统,包括收集与食物生产、加工、分配、制备和消费相关的所有元素和活动占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 37%;继续走“一切照旧”的轨道将会独自耗尽所有部门的 1.5 摄氏度兼容排放预算。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行动组织(EAT)和气候焦点组织(Climate Focus)在2020年发布的《增强粮食系统的国家自主贡献》的报告指出,如果采取干预措施,如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或转向可持续和健康的饮食,每年能减少 18 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可见推进可持续食物系统转型存在巨大的减排潜力。

易兰对华尔街见闻分析称:“电商的兴起已经在很多地区改变了消费者的食物购买习惯,疫情原因又使得网购生鲜类产品的用户进一步增长,电商包括外卖平台作为新兴的零售环节,可以通过制定更可持续的食物采购政策,干预消费者购买行为等方式,为达成国家气候目标贡献力量。”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每年全球有 1/3 的食物遭到损失或浪费。减少食物的损失和浪费,也是在减少生产、储存、运输食物所耗费的自然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给废弃物处理系统减轻负担。在气候行动相当不足的今天,如果将消费环节前的各环节损失都考虑在内,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8%-10% 与未消费的食物有关。

而生鲜电商本身的营销策略和销售模式更增加了消费者购买食物之后浪费的可能性。

“比如‘日日鲜’销售模式,食品上架日期仅一天,如果当天卖不完这类商品就会被下架报损销毁。而这些产品并非保质期只有一天,更多是保质期好几天的商品,即使是临近或过了保质期的食物,也并不代表不能吃,可能只是不处于最佳状态。食物从可食到不可食的判定,不应由保质期上的日期所限定。很多食物并没有真正的保质期,如何判定已经存放了一段时间的食物还能不能吃,取决于食物的初始状态、保存方法、烹饪手法和消费者对食物的主观要求。”易兰坦言道。

另外,为了提高效率,生鲜电商平台在售卖前已对食物做了预包装,消费者只能按份购买,无法做到“吃多少买多少”或许也是值得改进的销售方式。

针对食物损失和浪费,亚马逊已经制定了企业减少食品损失和浪费的目标。亚马逊提出要在 2030 年减少其美国境 内业务一半的食物损失和浪费,并将在其网站公布进展。

《指南》建议向消费者提供真实食材/食品的图片、食材的份量(重量数值/供几人食用),告知消费者如何存储食品;可以用“最佳赏味期限”替代“保质期”;并且倡导不直接丢弃带包装的临期食物,将临期食物捐赠/低价销售给需要的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