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18日 22.4°C-25.7°C
澳元 : 人民币=4.61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又一商界精英猝死,运动是真凶吗?(图)

2022-10-11 来源: 虎嗅网 原文链接 评论7条

10月7日晚,华为心声社区发讣告称,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丁耘先生,因突发疾病于10月7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53岁。

又一商界精英猝死,运动是真凶吗?(图) - 1

根据华为官网消息,丁耘1969年出生,在华为工作了26年,是华为重要的管理者之一,身兼监事会副主席、总干部部部长、企业BG总裁和运营商BG总裁等职务。其中,仅企业BG和运营商BG两项业务,每年就给华为贡献4000亿元左右的收入。

目前,正值华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丁耘的意外离世,是华为的一大损失,他本人过早离世也令人沉痛惋惜。

而从近年来的报道看,年富力强的创业者、企业高管、行业精英,以及看似健康、注重自我管理的年轻白领猝死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就在今年已经有丁耘,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韩国著名艺术家、漫画家金政基等名人突然离世。此前,还有朗科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显武、大特保创始人周磊、途牛副总经理李波、春雨医生CEO张锐、阿里集团原数据总监欧吉良……

导致他们英年早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一再上演?

长跑是猝死多发地带

运动有益健康,过度运动却可能是“非定时炸弹”。

据知情人士透露称,丁耘在国庆期间曾带领员工到深圳湾天附近长跑“拉练”。天没亮就出发,一直跑了28.55千米。在此之前,这位酷爱马拉松的商业精英,几乎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在了高强度运动上。这也使他在外人眼中,一直是积极、健康的形象。

类似的猝死事件中,很多人都曾有健身、剧烈运动的经历。

就在今年6月中旬,“AI四小龙”之一的旷视科技发布讣告,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突发疾病,抢救无效离世。孙剑虽有“人工智能教父”之称,但去世时只有45岁。根据报道,他酷爱运动,有夜跑习惯,发病也是夜跑结束回家后。

而他们所钟爱的长跑运动,也恰是猝死多发地带。

研究者将这种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的情况定义为”运动性猝死“。

意大利一项调查显示,非运动员中的运动性猝死发生率为0.9/10万。在中国,长跑是运动性猝死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据武汉体育学院的王再聪统计,2012年到2021年间人民网曾有136篇报道与马拉松猝死有关。

德国萨尔州大学菲利普·伯姆等研究者对144个运动猝死样本(平均年龄46.8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有医院或法医机构进行临床调查并给出确切病因的66例死亡事件中,64起是由心血管问题导致的,占比达到97%。

其中心肌梗死排在第一位,共34例;另有16例死于心肌炎等心肌疾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张承铎等人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也曾撰文表示,马拉松作为耐力型极限运动,会使集体代谢状态发生显著变化,包括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心率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减少等。这将导致心脏标记物的增加等改变,长期规律训练的耐力运动员,其心脏结构也会发生改变。

另据Nature2020年刊发的一篇综述,35岁到65岁中年男性,在耐力项目中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比例高达40%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猝死的重大风险因素,运动会刺激血管收缩、增加血管中斑块破裂的风险,这也将心肌梗死发生率提高了10倍。对于日常久坐的人,这一风险增加50倍!

这意味着,那些平时运动较少的人,突然进行高强度的运动,猝死风险比平时就有运动习惯的人,有更高的猝死风险。

人们常说的骨干、精英往往身处重要岗位,平时工作强度大,身心都处于高压状态。平时又没有太多时间锻炼身体。在休息时做一些类似马拉松、长距离“拉练”、登山越野等极限运动,除了要突击健身,更有心理上寻求放松的意味。

再加上推崇狼性文化,高强度运动被打上自律、时尚标签等因素,高强度运动简直就是为精英、高管们量身打造的。

然而,运动其实跟商业竞争一样,加倍的投入不一定有加倍的产出,超出能力的拼搏,不止赢不了,还会危害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而且在跑步的过程中,跑者也会追求PB(个人最好成绩)、配速等数据,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增加了身体的负担。而心率作为安全阀,又常常被忽略。这些都会带来风险。

除了心源性猝死,还有脑源性猝死和其他疾病引起的猝死等,都是可能的致死原因。

运动多非真凶

多项国内外研究指出,运动量与死亡率降低之间存在曲线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跑步能耐力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但超过一定量,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

又一商界精英猝死,运动是真凶吗?(图) - 2
图片来自《体育科学》

不过,也有临床医生指出,剧烈运动之所以会导致猝死,前提是这个人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运动只是促使死亡事件发生,并不是直接致死原因。

前述菲利普·伯姆等人的研究也表明,运动猝死并不只是发生在极限运动中。

其研究发现,德国大多数运动猝死都发生在参与非高水平比赛或者休闲运动的中年男性身上,主要原因是心肌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因此研究者认为,对35岁及以下群体进行心肌炎筛查和预防才是最重要的。

国内学者也认为,如果要参加极限运动或者剧烈运动,就需要对自身健康情况有更好的了解。

虽然看似健康,但是很多猝死者已经有病在先。

根据央广网和厦门晚报等当地媒体消息,自从2017年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的赛前体检以来,厦门马拉松几乎每年都有跑者因心脏健康问题,被认定不适合参加比赛。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即便是体检结果合格,也只能证明在静息状态下,心脏结构没有异常。并不能保证在高负荷情况下不出现意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一天发生的,它贯穿了人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主任医师杨进刚前不久在“格致论道讲坛”上介绍猝死过程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初期,血管壁内部会长出肿块,称为“粥瘤”,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堵塞血管。

有一种粥瘤“皮厚馅小”危害较小,还有一种“皮薄馅大”,很可能像火山一样喷发,瞬间形成血栓,直接将血管堵住,就造成了猝死。这种粥瘤就是“易损斑块”,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重点关注对象。

但是遗憾的是,因为粥瘤长在血管壁里面,根本无法在事前通过体检或检查提前预测,平时也没有症状。久坐、吸烟、熬夜、压力大等,都是背后成因。

此外,疲劳也是高危因素。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会使人免疫力受损,也会导致血压、血脂和血糖增高,如果再附加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更是进一步放大相关风险,这种情况下做剧烈运动无异于自杀。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对极限运动保持敬畏的前提下,也大可不必因噎废食。研究认为,在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情况下,适当运动是可以预防慢性疾病、降低死亡风险的。

近期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在Circulation上刊发的一篇论文显示,每周从事健步走、健美操、举重等活动300到600分钟,最多可将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8%;每周花150分钟到300分钟用于慢跑、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也可以将死亡风险降低21%到23%。

尽管科学家给出了种种概率,但每个人并不能精确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百分之几十阵营。要在身体强健与保守安全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无论是商业精英还是普通员工,恐怕都很难单纯依靠理论和数据做出抉择。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7)
你瞅啥~~
你瞅啥~~ 2022-10-11 回复
运动要背锅了
雪花糕吃了m吗
雪花糕吃了m吗 2022-10-11 回复
这些高级白领,超负荷工作,承受高压,严苛挑剔的生活方式,造成过劳死!惨
MAYA_林艳
MAYA_林艳 2022-10-11 回复
人有长有短
tina_watermelon
tina_watermelon 2022-10-11 回复
要钱还是要命自己选
扎克拿针扎死你
扎克拿针扎死你 2022-10-11 回复
运动不是真凶,精英所谓健康的生活观,自律克制且透支的脑力付出才是猝死的原罪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