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33.9°C-36.7°C
澳元 : 人民币=4.71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上海人口1年减13万,豪宅小区里的外国人不见了!(图)

2023-04-12 来源: 看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本文转载自看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这里是上海火车站附近的繁华商圈,每天来来往往的旅客络绎不绝。如今,坐落在这里的老字号商场太平洋百货不夜城店倒闭了。

这个曾被称作百货巨头的商场关闭令商场里的商家、餐馆、便利店以及数以百计的员工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令人唏嘘不已。

上海人口1年减13万,豪宅小区里的外国人不见了!(图) - 1

微博截图

这是上海另一座商场新田360广场,虽然仍未完全关店,但已经和倒闭差不多少。空荡荡的商场中,只见满眼紧缩的卷帘门和空荡荡的柜台。宽阔的商场大厅中,只见1、2个路人,不说这是上海,大家都会认为是哪个3、4线小城市濒临倒闭的商场。但这一幕却真实发生在上海。

上海在经历封城的沉痛后,迎来一批关店潮。还有逃离潮。

底层农民工在火车站人挤人,明星富豪则是先一步离开上海。一时间,蔡少芬等明星出租上海豪宅的消息也都登上微博热搜。

润的还有常年在上海的外国人。

上海陆家嘴豪宅汤臣一品住户李先生告诉自由亚洲电台,以前他们小区有许多外国租户,现在连个人影都见不到:“以前这里进进出出好多外国人,什么面孔都有,现在没了,外国人都走光了。大部分是去年封城时候走的。”

上海人口1年减13万,豪宅小区里的外国人不见了!(图) - 2

40岁刚出头的周瑞受聘于美国在上海的一家大型跨国企业,负责中国市场,年薪近两百万元人民币。她感叹道,上海已经回不到过去十年的繁荣时期:“外企关闭了不少,包括上海的中美合资企业,好多朋友都转行了。他们因为没有(在外企的)就业机会。现在这个(中美)关系变差了,然后是(政府)政策不稳定,会影响人家(外企)的投资决定。在一个政策动荡的环境下,谁还敢来投资。”

这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国大都市,只剩下封控后的满目疮痍。

那些没走的人呢?

满眼望去都是黄土碎石,还有一根斑驳的水泥管子,满是尘土的棉被随意放置——这里是一处被改造成简易露天床铺的大桥桥洞。据称,这个桥洞还有所谓的“洞主”,住一晚需要给5元人民币。没错,这正是2023年的上海,桥下挤满了打工人。

上海在中国COVID-19爆发时,于2022年3月开始封城,直到6月25日才恢复正常,3个多月间,上海经济活动如同按下暂停键,曾经充满活力的大都市宛若孤城。如今,尽管官方宣布放弃清零政策,但昔日繁华的上海还在阵痛中恢复,一些外卖小哥、农民工和最苦打工人不得不在车站、ATM机等地过夜。而收费的桥洞还是第一次听说。

尽管消费高、房租贵,但北上广深最为一线城市对于打工人的魅力不言自明。只要能吃苦,还是能赚到自己满意的薪水,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一线城市外来务工者如此之多。然而如今的上海,已经经历过几波大逃亡,上海人口也在5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上海市统计局2023年最新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人口2475.89万人,相比之下,2021年上海人口为2489.43万人,减少了约13.54万人。这是中国金融中心上海5年来首次出现人口下降的现象。

2022年,上海市人口出生率为4.4‰,与2021年4.7‰相比降幅为0.3‰;人口出生率也低于中国平均人口出生率6.77‰。受到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上海约有18.7%人口年龄超过了65岁,高于中国全国平均水平14.9%。

路透社报导,因北京当局实施严厉的COVID-19“清零”政策,以及2022年3月上海采取了“封城”措施,导致超过25万名农民工离开了上海。

上海、北京中国这2个大城市人口下降的现象都符合中国人口变化趋势。根据北京当局官方公布数据,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60年以来首次减少的现象。原因是生活成本上升,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国经济增长疲软以及中国民众的观念发生变化。

上海统计局一项官方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上海人表示他们只想要1个孩子或根本不想要孩子。另外,超过28%受访的上海居民表示,由于育儿成本高,他们不打算再生1个孩子。

不但上海、北京人口下降,中国媒体第一财经报导,当今中国,大城市已告别人口膨胀,西安、成都等多城人口增量“断崖式”放缓。

报导以几个大城市进行举例:

根据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西安市2020年人口总量达1295.29万人,比2010年增加448.51万人,增幅52.97%。也就是说,从2010年到2020年,西安常住人口年均增长近45万人。2021年,西安常住人口增长21.01万人,2022年增量几乎减半。

不只西安,成都、郑州、杭州等中心城市下滑也明显。郑州和杭州第七次人口普查相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别增加397.41万和323.56万。在这10年间,年均增长都在30万人以上。但是,去年郑州和杭州分别增加8.6万和17.2万人,增量均下降约3成。

成都去年的人口增幅下滑最大。3月27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关于2022年成都市主要人口数据的公告》。《公告》显示,2022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26.8万人,比2021年增加7.6万人,增长0.4%。

在过去10多年,成都人口急剧膨胀,第七次人口普查相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增加581.89万人,年均增长约58万,2021年成都常住人口增加了24.5万人,2022年的增数竟然下降到10万人以下。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成都市统计年鉴发现,除了2022年,进入新世纪以来的20多年,成都仅2007年人口增长在10万人以下,当年成都常住人口125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万人。也就是说,2022年成都人口增长是本世纪以来最低。

人口增长放缓的情形在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第一财经梳理了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等主要中心城市的人口数据,在已经公布人口数据的15个城市中,仅有合肥和兰州的人口增量有所增长,2021年合肥和兰州分别增长9.6万和1.25万人,2022年分别增长16.9万和3.1万人。

路透社报导,有人口学家预估,2022年中国人口将自1961年大饥荒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这是一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将对全球经济和世界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2年中国新生婴儿数量将降至历史最低点,从2021年的1060万婴儿降至1000万以下,与2020年相比下降了11.5%。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加州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峰说:“随著这一历史性转折,中国进入了一个漫长且不可逆转的人口减少过程,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首次。”“中国人口在不到80年的时间可以减少45%,那时将是一个让世界感到陌生的中国。”

报导称,2021年中国总人口增加了48万,达到14.126亿人。联合国人口专家预估,2023年中国人口将开始减少,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人口在2050年将减少1.09亿人,这是此前2019年预测结果的3倍多。

而疫情则对那些育龄人群带来更大冲击。据路透社报导,在北京当局严格COVID-19防疫政策之下,过去3年的生活给Zhang Qi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以至于她考虑不在中国生育孩子。这位驻上海电子商务高管表示,去年12月北京当局突然取消COVID-19“清零”政策之后,中国境内染疫人数骤增。

中国医疗系统因疫情爆发而不堪重负,有关母亲和婴儿无法就医的故事,这是压垮的Zhang Qi生育孩子想法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说:“我听说在公立医院分娩太可怕了,我真的不会考虑生孩子。”

人口危机令当局做出许多应对措施,除了松绑计划生育政策外,自从2021年以来,北京当局出台了减税、延长产假、加强医疗保险和住房补贴等奖励措施,以鼓励中国民众生育更多孩子。迄今为止,这些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一直乏善可陈。

在美国的资深经济媒体人王剑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称,“人口是经济的基础,所有消费都来自人口,所有产业、发展也是基于人口。没有劳动力,你啥都干不了。人口意味着机会,只有有年轻人的地区,才会有经济机会,好像有人会在这里盖房子,开餐厅。大家知道老人是不消费,所以没有机会,那你经济怎么会有活力呢?”

王剑补充说,有鉴于人口反映出一个国家的运势,已经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数量最多丶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的中国开始在走下坡路。

目前在中国,人口专家为年轻人不愿生孩子操心,中央银行和党媒央视也对这个目前最突出的社会现象表示关注。央视财经引述一组数据称,2018年大陆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有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

单身人群的增多引发担忧。报导称,从2013年到2020年,大陆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813万对。与此相对的则是持续升高的离婚率,1987年至2020年,中国离婚登记对数从58万对攀升至373万对。在结婚率下降和离婚率上升的双重作用下,生育率逐年降低。

人口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下滑本质上是人口危机。    “我2008年时就预言,2012年是中国人口的拐点,也是中国经济的观点,经济会开始下滑。当时没有人相信我。我写《大国空巢》中预言,2012年-2014平均增长只有7.5%,当时谁都不相信。但后来证明我的预言是准确的。比如说东北,现在的经济衰退本质也是人口危机。上世纪80年代,东北的总和出生率就下降到2以下了,此后不断下滑。东北出生率下降幅度比全国要早八九年,经济上也是更早衰退。”易富贤说。

易富贤坦言,中国人口问题严重,更有三大难题:养不起、不愿意生和生不了孩子。养不起是因为物质条件不满足,中国民众不愿生则是出自于心理因素,平均每个女性只愿意生1.6个,低于台湾的2.1和香港的1.8。

易富贤指,生不了则是生理因素。中国的不孕不育发病率,80年代初期仅1%到3%,至2020年剧增至18%。对于不愿生、生不了,政府能做的就更加有限,“所以我对中国人口结构的未来趋势非常悲观”,他说。

本文转载自看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土澳居民
@土澳居民 2023-04-12 回复
韭菜割太狠割秃了
詩詩詩Sq-
詩詩詩Sq- 2023-04-12 回复
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确实会影响生育率
广州绝版
广州绝版 2023-04-12 回复
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人口问题,不能让未来一代生活在更差的条件下
Sparky
Sparky 2023-04-12 回复
谁说生孩子是种福气,现在连孩子都养不起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