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9日 22.1°C-24.6°C
澳元 : 人民币=4.56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美国加速软脱钩,马斯克搬家,全球产业链搞起了“在地化”?(组图)

2023-06-21 来源: 酷玩实验室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大家最近一定有听说:特斯拉正在动员不少中国的供应链企业去墨西哥建厂。有传闻很多特斯拉供应链公司担心,如果不响应号召,公司可能会丢掉好几亿的订单。

对,就是那个天天非法移民涌向美国,黑帮遍地、毒贩不开心就杀市长的墨西哥。

最近的案例是,去年10月5日,有一个贩毒团伙冲进墨西哥南部格雷罗州一市政府,开枪杀死了包括市长在内的20人。

那马斯克为啥放着好好的治安和世界上最大、效率最高的上海超级工厂及其配套产业链不要,搞个幺蛾子让我们去墨西哥建厂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光是特斯拉要去建厂。在美国政策引导下,从工业产值的角度来说,墨西哥已经成为了世界第四大汽车配件生产国。

墨西哥汽车工业协会(AMIA)数据显示,2022年,墨西哥的汽车产量达330.8万辆,汽车零部件产值达1105亿美元。这一数据仅仅排在中美日之后。

而除了特斯拉,苹果等美国巨头也在游说其部分产业链公司脱离中国大陆体系,违背经济学原则到到印度、墨西哥等,到中国影响力范围之外的地区去建厂。

看到这些新闻,有很多人会说,这是逆全球化,这是全球化的崩坏,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新形式的全球化,或者说是一种老式全球化的回归——全球产业在地化。

美国加速软脱钩,马斯克搬家,全球产业链搞起了“在地化”?(组图) - 1

01

全球产业在地化趋势在媒体中的热议,起源于温铁军教授在贸易战期间对于中美新冷战趋势和全球产业结构大洗牌的讨论。

当时很多人对于这个预言嗤之以鼻,但是自中美贸易战以来,中美在各个领域分别进行软硬脱钩的趋势日趋明显。本月7日,美国《华盛顿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标题十分明确:“中国在美国商品进口中的占比降至自 2006 年以来最低”。

美国加速软脱钩,马斯克搬家,全球产业链搞起了“在地化”?(组图) - 2

而根据光大证券2023年3月发布的“对美出口大幅回落的背后:产业转移在加速”研报,在2019年开始产业转移后,中美贸易下降趋势十分明显,美国对我国产业依赖度正在显著降低。

2017 年,美国进口品类中我国商品占比超过40%的品类有19个。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后,在2019年下降到13个,虽然2021年由于疫情,美国对华依赖度有所反弹,但是2022年之后订单外流就持续加速,至年底超过40%的品类就只剩下9个。

与之相对的是自2020年疫情以来,美国以及欧洲中国都显著加强了区域内和伙伴关系内的经贸合作。

欧洲自不必说,在2022年俄乌战争之后对于美国经济、能源和军事三重依附。

我国方面,截止2023年1月数据,东盟已经连续三年位列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虽然这也有中国企业转战东盟,寻求绕过关税壁垒进行对美出口的因素,但是很明显,近年来中美、中欧直接贸易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负面阻碍。

而美国在疫情前后强调供应链安全的背景下,不仅增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基本生活品和关键矿产品的进口;还以墨西哥以及日韩产业链为核心重塑汽车进口格局;并实现了在关键信息科技领域等方面与中国尖端产业部分硬脱钩。

可以说近五年来,以中美欧为核心的全球经济体已经着手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在地化经济循环体系。

那么什么叫全球产业在地化呢?我们就要从美国的中美贸易战说起了。

2016年川宝当选了美国总统,白宫也迎来了一位前所未有的主人。刚开始的时候,我国与川宝的关系那还是不错的。川宝在当选后就让长公主伊万卡的女儿表演说中文、朗诵唐诗,对中国示好。

美国加速软脱钩,马斯克搬家,全球产业链搞起了“在地化”?(组图) - 3

而他当年到访故宫,我们不光为他清场,让他感受故宫的魅力。还邀请他去修文物的地方,近距离感受中国的传统文物。

但是到了2018年,刚刚持续一年的中美蜜月期就结束了。

3月22日,特朗普以宣称“中国偷窃美国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这个子虚乌有的观点为由头,依据第301条款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总共大约6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

很多人说这是中美关系变天的开始,但是如果我们串起来看,当时的特朗普并不是一个执着于对华强硬的总统。实际上,这只是同期特朗普对世界其他国家同步“敲竹杠”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很多人会把目光转向在2017年底发生的一件事。当时特朗普的大幅减税的法案通过,这波操作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大洋对岸很多人也借此来喷:“为什么我们不减税?”

但是减税了,就有个问题,政府钱不太够了,那么除了发债,还有什么方法拿到钱呢?

那肯定就是关税之类的国际贸易最方便了。

之后特朗普则试图通过他开启的贸易战施压中国减少贸易顺差,并且让制造业名义上回流美国,并希望利用美国的优势地位获取更大的利益。

对此基辛格在《经济学人》的百岁访谈中有过精确描述:他想获得更好的[贸易]平衡。但他随后将其转变为正式对抗。那个时期谈判了一项贸易条约。在那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他非常明确地表示这是从中国人那里勒索的。

在这个时候,美国并没有明确一件事:究竟是要和中国在贸易上对立还是和中国继续在同一个贸易体系下合作然后勒索更多。

特朗普在很多时候的策略显然选择的是后者,在政策制定的时候,很多人却趁机推进的是前者。

在华盛顿的Deep State们(深层国家)以及保守派们开启了,被后来人总结为,针对中国的所谓“防御性”措施,那就是来挫败和遏制来自中国的技术威胁。

在特朗普时代,由于中美关系处于一个刚刚开始转折的时期,所以美国政府和国会的政策制定者绝大多数都在关注他们所谓的“防御性”措施。

他们以长臂管辖的手段对中兴和华为等企业进行了精确打击;限制了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禁止了中国购买美国的很多资产的渠道;他们甚至开始试图让中国放弃发展“中国制造2025”之类的计划,并放开金融管制。

而那个时候,很多传统的“亲华派”、“知华派”们则选择站在那些推进对华遏制的人一边。

这样一方面如果中国答应了比如放开金融管制的要求,那他们作为“先发者”会享受新的红利,同时在谈判中,中国人还可以“贿赂”他们来换取遏制派的更激进提议不被通过。这样,有些人就可以“吃两头”。

终于,中美贸易战以2020年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为标志暂停了。但是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久的。

我国很多企业开始在越南、印度乃至墨西哥设厂以规避美国的贸易制裁,并享受相比于国内的关税优惠。同时由于受到长臂管辖的制裁,国内长久以来基于美国自由贸易体系的迷梦也消失了。

中国人醒了,美国人替我们下了要建立一个安全的供应链的决心。不论高端还是低端,量多还是量少,有总比没有强。

02

这时候,新冠纪元到来了。

新冠元年的大选不光带走了我们宇宙网红川宝的选情,还彻底改变了贸易战后可能企稳的中美关系。

在元年里,我国的供应链虽然在一段时间的封城之后快速稳定了下来,但是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印度等,在之后的十几个月里反复感染了好几轮新冠。

在没有疫苗保护的前提下,新冠元年和新冠二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国有大量的人员死亡和退出劳动力市场。而这时几个事情不断地刺激着美国一些人的神经:

1、中美贸易顺差创造历史新高,2021年全年的数额高达6764亿美元。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啊,反正我看这数据无疑是在嘲讽着美国贸易战的无用,彰显着中美在疫情背景下制造业能力上的差距。

2、美国2021年4月开始通胀上涨,到年底的时候,北美很多地方的超市购物架空了。而与此相对的是,美国港口货轮排长队,货物到了美国港口没人卸货,没人拉货。

3、我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2021年开始的芯片荒吧。当时由于疫情、美国限制不能再在中国大陆扩张产能、以及美国大雪、台湾省旱灾等一系列芯片供应问题,和需求端对于在线办公等方面的扩张。2021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芯片荒,并部分延续到现在。

美国加速软脱钩,马斯克搬家,全球产业链搞起了“在地化”?(组图) - 4

从理性上说,在新冠这种全球危急时刻,美国对于最大的对手中国的依赖是不可接受的,而从感性上来说,美国的产业空心化,工业在冲击到来时的孱弱也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在特朗普时代美国精英统一了“中国是美国最大竞争对手”这个思想认知之后,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并且保证在美国的势力范围内能够获得足够的材料供应就成为了拜登政府的产业政策核心。

美国相关智库将这种行为称为:“进攻性”措施。这些“进攻性”措施核心是“试图培育美国自身的技术实力”,或者说把相关产能和科研能力转移到美国的势力范围或友好地区去。

从特朗普时代的“防御性”措施向“进攻性”措施的转变的最好证据就是包括《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和《美国竞争法案》等法案。这两项庞大的立法草案核心就是为了解决美国供应链对华以及中国潜在影响范围工厂过于依赖的问题。

所以,这两年美国高科技在与中国脱钩道路上越走越远。

03

在延续特朗普对华科技政策的“不准其他国家往中国扩产先进芯片产能”的基础上,拜登政府还不停地在美国国土和势力范围内推进去中国化的先进制程供应链,进行在地化重塑。他们强迫台积电到美国扩展3-5nm的芯片产能,联合日本推进2nm制程研发。

美国加速软脱钩,马斯克搬家,全球产业链搞起了“在地化”?(组图) - 5

不仅如此,针对我国新兴的产业,新能源汽车,美国也在考虑如何联合日韩对中国进行夹击。并且在稀土方面美国也在寻求着脱离中国的供应链体系,甚至去年还传出打算立法禁止美国武器公司进口中国稀土的传言。

但要记得,我们说过,现在美国的很多措施是“进攻性”的,他同时也在着手试图拆除一些围绕在中国周边的产能。

我们先不谈美国炒作台海地缘风险,试图让更多的台湾半导体人才和产能搬到美国去。

这方面行动的核心操作模式就是很多人之前忽略的动作:美国的苹果、特斯拉之类的公司这几年试图让中国公司在印度、墨西哥等地建厂。

在这方面,苹果之类的公司就做得比较过分,他们先让我们去印度、东南亚那边建厂,然后裁减国内的订单。这就是实打实的在顺应美国的战略需求拆散基于中国大陆地区为中心的供应链体系了。

类似的还有戴尔。在1月5日的《日经亚洲》上有一篇报道,说根据戴尔计划:到2024 年,戴尔使用的所有芯片都会在中国以外生产。然后到2025年,旗下所有的电子模块和印刷电路板等其他组件供应商要把五成产能移出中国。

我们虽然不知道这次特斯拉把中国企业拉到墨西哥建厂之后会不会像苹果那样砍掉国内的订单,虽然这些订单大概率会和苹果一样还在中企手里,但是光是搬迁到墨西哥这件事本身就无疑是在加大我国企业的地缘政治风险。

这是美国的阳谋。美国现在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端零售单一市场,同时拥有最强大长臂管辖能力,而这是它现在最核心的议价优势。

毕竟单就美国汽车行业本身来说,根据3年前通过的《美加墨贸易协定》,汽车的零部件,北美生产比例需要达到75%才可享受关税豁免。而在今年生效的《通胀削减法案》,需要至少50%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才能享受税收抵免。

这样的组合拳虽然不是创新,但是电动车等领域的推进意味着,美国销售的很多电动车需要大幅度提高在北美自贸区尤其是墨西哥地区的生产比例才能获得税收优惠。

如果中国新能源企业不想失去美国的市场,那就必须要在指定位置进行制造。

虽然说按照上个全球化时代的逻辑,在印度、墨西哥之类的国家设厂、开工以换取市场准入和补助是正常行为。但是现在版本的全球化中,这未必是一个好选项。

毕竟俄罗斯富豪刚刚被没收财产才一年,而我们还有夙愿没有完成呢。

对于寻求供应链安全的美国来说,在美国控制区建厂不仅意味着己方对于当地人员和物料投入的前期投入变少,还意味着我们企业实际上在外质押的资产变多了。

这种产业链在地化的重塑实际上就是一种软脱钩。可谓是双赢,美国人想赢两次。

04

在中美新冷战开启的背景下,温老师前几年反复提醒的全球产业在地化已经成为了当今版本全球化的主题。

在全球产业在地化的指导下,中美欧都在以生产在地化的逻辑重塑自己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结构。

这种全球性的以政治逻辑为核心关注供应链安全生产的模式,已经取代了上个时代零库存、高周转率的经济循环模式,被视为包括中、美、欧等国的新经济发展首要关切。

同时随着上一个时代全球化消失的,还有中美之间的最后一点在主观上推进的经济发展合作共赢的默契。

此外为了限制中国在新业态经济发展的步伐,美国去年不光以立法的形式在限制英伟达限制向中国出口A100和H100及以上旗舰GPU计算芯片。

虽然在6月13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政府可能计划允许台积电和三星电子等厂商,可以维持并扩张在中国大陆的芯片制造业务。但是美国现阶段想要限制的中国芯片就不是中低端芯片,而是可以用于大量AI训练的高端芯片啊。

为了给美国未来行动留足法律空间,美国国会还在推进例如S686这类口袋法的立法,威慑对华的信息和高科技交流活动。

以S686法案为例,该法案要求商务部长识别并解决对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外国对手威胁,而外国对手包括中国除了台湾的其他地区、俄罗斯、伊朗、朝鲜、马杜罗下的委内瑞拉、古巴。

然后逆天的来了,他们如何定义控股呢?那肯定不是50%的股票占有率啊。你们猜一下是怎么说的?

在法案里面,控股指的是拥有决定、指导或决定影响实体的重要事项的权力,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无论是否行使。

( The term “controlling holding” means a holding with the power, whether direct or indirect and whether exercised or not exercised, to determine, direct, or decide important matters affecting an entity.)

只要你能影响,你就是控股。嗯!

然后,只要定义中的外国实体“控股”了或者受制于外国对手的法律,只要涉及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那就在S686法案的控制范围之内。

美国加速软脱钩,马斯克搬家,全球产业链搞起了“在地化”?(组图) - 6

然后更逆天的是,它的追溯时间范围是:包括当前、过去或潜在的未来交易。这可以理论上无限追溯啊。

与上述东西相比,其他的,比如法案涵盖范围可以包括所有硬件、软件、运营超过100万个人信息、氪金之类的交易之流已经算是半常规操作,已经变得不那么逆天了。

这个法案为未来美国在可能的对抗中对中国各类在美资产,尤其是高科技资产下手奠定了法理基础。

未来随着各地歧视性排华法案等的接续推进,美国市场将越来越排斥来自外国对手实体的资金和交易,而那个时候我们对于那些在美国势力范围内的资产有什么办法呢?

现在欧洲也开始限制中国学生学习stem专业,早在2021年2月15日,英国就正式宣布将限制中国人在44个敏感领域学习或工作。已在这些领域学习或工作的人,一旦被视为“构成风险”,签证就将会被注销。

北欧一些学校也紧随其后,限制中国人在一些领域的学习。6月荷兰教育部发言人表示,荷兰正在考虑立法,对计划在技术领域学习的外国学生进行安全风险筛查。

整体来说,随着美国发起的新冷战的深入,欧美对华的限制开始了一种以美国为首的对华高科技封锁的雁行模式,未来西方对于中国产业以及留学的限制会越来越多,而不是相反。

正是在这个时候,对于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来说,全球产业在地化的重要性就会越来越大。

尾声

对中国来说,特朗普时代的贸易战是一个新时代的分界线。在此之前,中国人民大都相信通过全球分工合作和沿着产业链向上爬,我们可以实现民族复兴。

在这之后,自主替代,拥有完全自主产权这种在上一个时代看似落后的想法成为了中国的产业主流。

对美国来说,新冠前后是美国历史的分界线,在新冠之前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谈判中,产业回归虽然被炒得很热,但是更多的人希望是从中捞上一笔。

而在这之后,基于势力范围的产业在地化划分以及去中国化供应链重塑成为了美国的绝对政治正确。

在上一个时代,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化受益者,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升级和产业跨越。所以我们一代人都相信全球化的自由主义贸易。

但是从历史来看,全球化自由主义贸易并不是常态,或者只是一个基于美国单极霸权之下的特例,因为那个时候的他们把冷战时候的西方、亲西方国家以及冷战后的全球都看作了它可以控制的安全势力范围。

而现在随着国际格局的改变,上一代全球化的核心和华盛顿共识的起源地——美国正在步伐坚定地推进“新华盛顿共识”。在这个客观背景下,全球产业在地化正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趋势,长久地改变着全球的供应链布局。而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险和机遇所在 。

股市崩盘?开户分批买入大盘股指基金的大好时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鱼小姐张小姐
鱼小姐张小姐 2023-06-21 回复
这次又是海外因素导致的大跌吗?
nkaprilsnow
nkaprilsnow 2023-06-21 回复
不要抛售,股市总会反弹的!
幸福小家貓
幸福小家貓 2023-06-21 回复
现在不是抢筹大盘股指基金的时候吗?
一身猫猫毛
一身猫猫毛 2023-06-21 回复
太可怕了,股市崩盘会是什么后果?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