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5日 31.7°C-35.6°C
澳元 : 人民币=4.55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2023-09-10 来源: 北美留学生观察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这两天,相信大家不管在线下还是线上,都能感受到别样的氛围。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1

因为从9月1日开始,2023年的99公益日就已经开始了。

现在,各个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在晒公益小红花的小伙伴们,他们做了慈善的开心和骄傲,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2

就像电商届的双11,99公益日也成了中国人每年一场的公益狂欢。

此时此刻,大洋彼岸也投来关注的目光。

毕竟,这个现象级的中国互联网公益活动,在外国看来相当新奇。为什么中国能在短短几天内捐款如此多?怎么会有这么多参与者?

于是,海外逐渐形成了对中国公益的研究风潮。

就比如最近,一本书的出版备受国外网友关注。就是这本由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副教授Edison Tse所撰写的《Do Good and Prosper》。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3

本书总共有8个章节,从时代背景、科技发展、民众情感、互联网公益、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把中国式的互联网公益模式剖析了个遍。

基于对中国国情的研究,作者给出了两个核心观点:

一是,企业将慈善纳入企业战略是有意义的,因为企业与国家经济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

二是,从国家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慈善事业可以被视为国家福利制度的补充。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4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由中国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公益案例进行佐证。不得不说,作者在研究中国公益这件事上,真的做足了功课。

本书出版后,美国的洛杉矶邮报、英国的UK Tech News等海外媒体也都进行了跟进报道。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5

英国知名科技媒体TechRound,还发文探讨元宇宙这个概念,是否能在中国慈善模式中,发挥巨大潜力。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6

全球知名科技媒体TECH TIMES《科技时报》也在昨天,发文报道了以99公益日为代表的中国慈善的成就。

并以此分析如今的数字慈善是如何依托技术力,诠释“科技向善”这一理念的。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7

而对于中国的创新模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Christopher A. Pissarides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也关注到了中国公益的表现,并在今年6月发表观点:中国的现代化科技让小额捐款成燎原之势,这也是中国慈善成功的原因,每年的99公益日就是很好的例子。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8

从这些海外媒体和学者的反应来看,诞生于中国的互联网公益,对西方国家来说,确实一种全新的模式。

不仅在公益慈善行业,更在商业管理领域,都有值得研究的创新性思考。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9

其实,也难怪外海媒体对中国公益有如此热切的关注。毕竟这几年,中国的慈善发展迅速。

今年5月在武汉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也披露了一组数据:8年来中国已有累计超过510亿人次参与了互联网慈善,募集善款350亿元。

如此庞大的数据足以证明,中国慈善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的水平。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10

也正因为如此,目前国际上针对中国慈善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了各方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比如,在9月6日的国际TECH FOR ESG会议上,2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一起就中国互联网公益模式展开探讨。

他们试图去还原中国公益的运作模式,找到中国公益的独特之处。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11

互联网公司入局

成为中国慈善的助力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加入,是中国慈善快速发展的重要节点。

就像联合国全球传播部的Hawa Diall科长,在提到中国模式时所说的:99公益日这种慈善形式,让我们意识到数字平台在慈善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互联网企业所搭建的众多数字平台,把原本传统的慈善线下募捐模式完全改变了。

一直以来,在中国慈善捐赠中,互联网公司都相当活跃。

从往年的《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的数据来看,企业捐赠占比为65%,在总捐赠数额占比位居第一。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12

在中国慈善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腾讯、阿里等企业的身影。仿佛公益慈善成了一场接力赛,各个大厂你方唱罢我登场。

比如,2007年腾讯成立公益慈善基金会,并将其年利润按一定比例投入该基金会,这也是互联网公司的第一个内部基金会。

随后,阿里巴巴集团在2008年成立了蚂蚁金服公益平台,用于支持公益事业。

而到了2022年,民政部认定的中国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已经有30多个,有超过10亿的中国网民成为公益捐赠人,在互联网平台上为陌生人捐助超过100亿元。

可以说,互联网公益平台,让中国公益遍地开花。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13

互联网公益的特点:

人人都可捐+小额也能捐

像腾讯、阿里等中国互联网企业,由于自身业务特性,能触及几乎所有中国民众。

所以他们设计出的创意性产品,可以让数量庞大的中国人都能参与到慈善活动中。

以很多人每天都在玩的蚂蚁森林为例:

人们通过走路和在线支付等减少碳排放的日常活动,在不知不觉中种下千万棵树苗。2017时,已有超过2.8亿蚂蚁森林的用户,种下了1314万棵树,募集了3.6亿笔捐款。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14

99公益日也是如此。

每年的99公益日都会吸引千万人参与。

以去年为例,仅在9月1日-9日这10天内就有5816万人次进行了爱心捐赠,而这其中每笔捐赠平均为57元,每人平均捐赠为122元。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15

可以说,小额捐款是互联网公益的常态。

正是因为小额捐款降低了捐赠的门槛,才会吸引到更多普通人加入其中,然后汇聚成巨大的公益河流。

截至2022年底,中国有超过接近3亿人在腾讯公益平台上捐赠,捐赠总额超过130.53亿。

也许是看到了小额捐款的影响力,今年的99公益日甚至还推出了“分分捐”,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场景,用1分钱也能做公益。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16

就像在国际TECH FOR ESG会议上,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Deserina教授所说:

中国科技公司改变了只有富人才能捐款的观念,即使是微小的个体、微小的行为,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17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18

为什么中国的一个慈善模式,可以被这么多海外学者研究?

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在于中西方模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虽然,慈善事业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已有年头,早已建立了足够成熟的慈善模式。但如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慈善如果想帮助更多的人,必然需要顺应时代的进化。

而中国公益起步较晚,1989年才成立首个中国扶贫基金会,短短30多年里却能快步追上。

显然,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中国就是那个绝佳的研究样本。

通过中西方模式的对比,就能分析差异,或许能找到优化的方向。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19

捐赠来源:

名人慈善 vs 普通人慈善

国外公益募捐,名人和富豪等是常客。

不仅在宣传上以名人明星为主,就连捐款也是富人捐赠占大头。

比如英国红鼻子每年都邀请当红明星号召募捐。美国Giving Tuesday也常被称为“富人慈善”。像扎克·伯格、比尔·盖茨动辄捐赠数千万美元属于常规操作。

就比如,2020年美国的捐赠总额有4714.4亿美元,而其中近7成的捐款来自仅占美国人口1%的富豪的个人捐款。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20

中国的公益募捐,每个普通人都是参与者。

以标志性的 "小红花 "公益为例。

每个用户都可以通过日常走路、回答问题、购物消费等方式收集“小红花”代币,这些代币可兑换成钱捐赠给慈善项目。

2022年99公益日期间,小红花捐赠超过1.82亿朵。一花一梦想的玩法吸引了6000多万人次参与,捐赠小红花超过1亿朵,募款总额超过33亿元。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21

捐赠用途:

国际救援 vs 扶贫民生

海外方面,从Giving USA 2022 年度美国慈善捐赠报告的数据来看,美国的慈善募捐的流向占比较多的为宗教领域(28%)。之后是教育、公共福利、民生等相关的领域。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22

欧洲的捐款,则多用于特定项目。

从《欧洲慈善行业现状》的报告来看,德国、比利时、瑞士等分别将74%,61%和43%的慈善捐款用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国内救助需求放在更后面。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23

中国的慈善,则更多是作为社会发展的补充手段。

就像《Do Good and Prosper》的作者所提到的,我们的慈善往往被赋予乡村振兴、抢险赈灾等重大意义。

比如,2017年的河南洪水救援,腾讯凭借智能手机的共享文档功能,建立了被称为“救生文件”的救援信息平台。

受灾人群可以用把自己的位置和受伤情况,实时共享给平台上的其他用户,方便救援人员定位,让抢险救灾工作更有效率。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24

再看乡镇经济振兴这边。

过去的扶贫大多依靠捐款,但只能短暂治标,却不能治本。但是,中国的互联网公益加入却能做到治标又治本。

比如,中国东乡是甘肃比较贫穷的地方,但同时这里也有历史悠久的刺绣文化。

虽然这里80%的妇女都会刺绣,但她们常年忙于家务农活,既没有经济来源,也无法发挥刺绣的长项。

于是2019年,腾讯和中国妇基会创立了“天才妈妈”公益项目。

通过技能培训、搭建平台等方式,帮助当地困难女性脱贫致富,也让非遗文化“东乡刺绣”走上国际舞台。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25

从本质去解决贫困问题,显然,这是又是中国互联网公益打开的新思路。

操作方式:

线下捐款 vs 指尖公益

在国外线下募捐仍是主流,除了现金直接捐赠外,信用卡和支票也是颇为常用的方式。

即便是线上,手机端捐赠也并不常见,一般都会引导到慈善机构的官网PC端进行捐款。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26

而在中国,依托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已经实现手机上的“指尖公益”。平时走路、骑车、购物、看书、答题等都能成为做公益的一种方式。

比如之前风靡一时的微信捐步,你每天可以通过运动达到一定步数,然后用步数进行捐赠。只要每天走一走,再打开手机点一点屏幕,就能完成捐赠。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27

可以看出,在中国慈善中,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力被应用得淋漓尽致。

互动性和趣味性拉满的慈善小活动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背后是区块链、大数据、5G甚至是AI的迅速发展。

而这,可能也是西方慈善体系将会优化的方向。用科技的力量,去拓宽慈善的门槛,触及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解决更多的国家和社会问题。

中国公益刷屏朋友圈,海外专家却从中发现了“盲点”(组图) - 28

现在,科技向善(Tech for Good)已是全球共识。

不管是什么国家,运用什么慈善模式,都已经做出了“向善”的选择。

而如何让“科技”这个能力很大程度的发挥作用,是所有国家都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课题。

毕竟,未来科技发展迅猛是可以预见的,而新科技的产生,也必然会让我们摸索出新的方式,从而去实现慈善的初衷——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梦圆圆梦2010
梦圆圆梦2010 2023-09-10 回复
中国的公益活动太牛了!在短短几天内募款这么多,参与者也是数不清
ImAsia
ImAsia 2023-09-10 回复
感觉整个世界都被红花刷爆了!一点都不夸张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