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1日 28.6°C-33.4°C
澳元 : 人民币=4.51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2024-08-19 来源: 最华人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征服一个英国人有多简单?

也许只需要一盘鱼香茄子就够了。

亮闪闪的茄子拿深红色的辣酱料一炒,虽然没有用到鱼,但那无比下饭的味儿还是让人忍不住上钩。

这不过是成都一家极不起眼的小餐馆,但一位英国女孩还是震惊到了:“这可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吃所未吃的中国菜,大开眼界啊大开眼界!”

直到如今,她依然记得那顿美餐的每一个细节,她的“中国胃”也在川菜独有的麻辣轰炸下,骤然觉醒。

这个女孩,名叫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1● 扶霞·邓洛普

她旅居中国30多年,走过很多地方,经历过许多险阻,好的就是那一口。

2008年,扶霞的《鱼翅与花椒》英文版出版,从此她成为了很多人口中“最懂川菜的外国人”。

她是个吃货,是个厨子,是“精神四川人”。

同时,她也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是地道的美食家,也是中国美食文化的布道者。

她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英国女孩,去了中国,啥都吃了,后果嘛,有时候还真是令人惊讶呢!”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2

扶霞的中餐情缘,要从糖醋肉球说起。

质朴的牛皮纸袋里,一颗颗金黄色的小球尚冒着热气,软嫩的猪肉块被面糊包裹着,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蘸上特配的糖醋酱,一口下去,酸甜又酥脆,享受至极。

这个小零嘴,是扶霞童年时的最爱,怎么都吃不腻。

不只是扶霞,对于那个时代的英国小孩来说,糖醋肉球无差别俘获了无数小孩的垂涎。

尽管,它只能算是一道“似是而非的中国菜”。

那正宗的中餐是什么样的?扶霞万万没想到,她差点吃出心理阴影。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3● 1992年扶霞·邓洛普第一次来到中国

在一家装修挺前卫的香港餐馆里,表哥点了一盘皮蛋作为餐前开胃小吃,蛋被一切两半,褐色的半透明的蛋白,黑色如淤泥一样的蛋黄,周围还莫名泛着绿幽幽的灰色......

这被西方人称为“千年老蛋”的玩意,直接把扶霞唬住了,后来的她写道:“这两瓣皮蛋好像在瞪着我,如同闯入噩梦的魔鬼之眼,幽深黑暗,闪着威胁的光。”

夹起一块放嘴里,那诡异的口感更是让她全身发麻。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4● 扶霞谈对皮蛋的感受。图片来源:鲁健访谈

那是1992年,扶霞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候的她从事着一份亚太地区新闻报道助理编辑的工作,丝毫没想过自己会跟中餐厨师扯上关系。

直到......她来到了成都。

在当地友人的带领下,她走进了那家不起眼的小馆子,目及之处,不过几张桌子,椅子,桌上甚至还残留着些油腻,环境实在算不上优雅,但扶霞却为厨房里火爆的“嗞啦”声着迷。

几把

不一会儿,凉拌鸡、豆瓣鱼、爆炒猪腰、鱼香茄子就一一上来了。

与皮蛋的中餐初体验不同,这顿饭让扶霞魂牵梦萦,直接打开了她新世界的大门。

仅仅几个月后,扶霞就琢磨着向英国文化委员会申请奖学金,以便去中国学习。

填奖学金申请表的时候,她绞尽脑汁想了好些能常驻在成都做研究的理由,特学术,特有说服力。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5● 扶霞在四川高级烹饪学校上课

然而,她大脑中飘着的尽是鱼香茄子、豆瓣酱红烧鱼、火爆腰花和花椒的香味。

1994年,她如愿申请到奖学金,赴四川大学留学。

初来乍到的那一个月里,她立志要做个刻苦的好学生,然而学校旁边的菜市场很快就把她立的flag倒了个干净。

她着了魔似的钻在菜场里,活蹦乱跳的生鲜、五颜六色的果蔬、特定季节才有的稀奇菜品、各式各样的调味料、争奇斗艳的鲜花......一旦沉浸其中,她怎么也出不来。

很快,她就把那些小摊贩都认熟了。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6● 扶霞在四川菜场选购食材

成都人的松弛感可不是闹着玩的,被“腌入味”的扶霞很快就看淡了奖学金和所谓的“事业”那档子事儿,全然地放飞自我,整天在各大“苍蝇馆子”里贪婪觅食。

同时,她还随身携带着笔记本,上面记录的全是当地的饮食风俗和美食新发现。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7● 扶霞记录各地美食的笔记本

在一次次与食物对话的过程中,扶霞渐渐地坚定了自己的志向。

作为剑桥毕业生,她曾被寄予厚望,所谓的人生规划,不过是像牵线木偶一样,走在世俗所规定的成功之路上。

但是在远离故土的中国,原本的规则都不重要了,她承认,自己就是做不了社会经济分析师,也当不了一名好记者,她骨子里就是个厨子,只有在厨房里切菜、揉面、研究调味的时候,她才能感受到完整的自我。

一个平凡的下午,她与同样热爱川菜的德国好友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去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真正的厨艺!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8● 扶霞在苍蝇馆子学做菜

学厨的时光既辛苦又充实,在课堂上,她从零开始学习中餐烹饪的技巧,每次的课堂实践,她会把自己努力挥勺颠锅的成果用铁饭盒装上,回去给舍友们品评鉴赏。

课堂外,她还能依葫芦画瓢,复制出餐厅里让她垂涎欲滴的大菜。

尽管对现在的扶霞来说,当年让自己飘飘然的厨艺挺笨拙的,但回想那段经历,她说:“这是我一生中最棒的际遇。”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9

扶霞自诩为“杂食者”,这一野人气质,还得归功于她那同样爱吃的妈。

打从在娘胎里,她似乎就受到了妈妈的美食胎教。

家里订阅的《蓝带》杂志(蓝带烹饪学校,被誉为“法国新东方”),妈妈每一期都会仔细研读,从各种折扣店里淘来的食谱也越积越多。

妈妈不仅爱看、爱吃,还一点不偷懒。

无论是在当地餐馆吃到的惊艳的美食,还是在各地旅行途中遇到的新奇菜品,她总会跟孩子们一起猜测其中的食材调料以及烹饪方法,那拆解剖析盘中餐的架势,在扶霞看来像极了“法医”。

在老家牛津,妈妈一直在给各种外国学生教英语,家里的厨房也成为了学生们的课间玩乐之地。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10● 扶霞和家人朋友

土耳其人、伊朗人、也门人、日本人、希腊人、阿拉伯人......他们那一道道充满了思乡之情的美食,不仅慰藉了自己,还让扶霞家的厨房拥有了国际气质。

扶霞的味蕾也在这样的氛围中,变得“口纳百川”。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11● 扶霞家里堆满了中式调料

在敢吃这件事上,她向来没服过谁,直到她来到了中国。

作为前菜的皮蛋,曾让扶霞浑身发麻,然而,这真的只是前菜而已。

那次用完餐后,她去了“臭名昭著”的清平市场,鲜肉类的区域里,笼子里关着獾、猫、貘等动物;药材摊上摆着成堆晒干的蛇、蜥蜴、蝎子和苍蝇。

突如其来的降维式打击让扶霞意识到,在中餐领域,自己的味蕾还是个小婴儿。

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中国多年的历练,让曾经吃个炸蝎子都要做半个小时心理建设的她,变得所向披靡。

可爱的兔头、发酵的龙虾内脏、臭豆腐、黏糊糊的海菜、嘎吱嘎吱的软骨......越是新奇怪异,越能俘获她的芳心。

她甚至总结出了一套心法:一切怪东西都是纸老虎,一旦入了口,木已成舟,这一仗就妥妥的赢了。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12● 扶霞举着去骨猪头

这套心法,常常让扶霞的胜负欲爆棚,不过,中国的老话“人外有人”也不是白说的,四处“茬架”的她也少不了被吊打的经历。

某次在台湾时,她铁了心要和一位美食作家争个高下。

她吹嘘自己在四川吃过很多种虫子,不管是成虫,还是蠕动的幼虫,都唬不住她。

见对方没反应,她慌了,追加了一句:“还有蛇肉,吃过很多次啦,完全不在话下。”

人家咧嘴一笑,深吸了一口气说:“我在云南的一家餐厅,服务员给我拿来一只活的菜虫,有好几寸长。他激我的将,叫我一手用大拇指把它的头按在桌上,另一只手把身子扯下来,就那么直接吃掉,非常美味哦。”

想象着那绿色的、长长的身体被生吞,扶霞心里一激灵,很快闭了嘴,眼前这位,确是个狠人。

经此一役,扶霞终于缴械投降:“不管你有多努力,吃奇奇怪怪的东西是中国南方人自创的游戏,你是永远打不败这些人的。”

无论是多厉害的老饕,美食本身都既是享受,也是冒险。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13● 扶霞在竹林感受挖笋的乐趣

至于寻常百姓,就更是了,这不仅是饮食习惯的挑战,更关乎自我认知非常核心的一部分。

“就算是现在,我在中国的很多欧洲朋友也基本上是自己在家做欧洲菜吃。吃别国的菜,是很危险的。一筷子下肚,你就不可避免地失去自己的文化归属、动摇最根本的身份认同,这是多大的冒险呀。”

游历中国多年,扶霞太清楚这一点了,但作为一枚资深的吃货,她实在抵抗不了中餐的诱惑。

“把中国人民的吃饭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其中的动力在哪里?”陈晓卿问扶霞。

她说:“你看中国的白肉,这么大一片,就着蒜泥塞进嘴,多爽,多好吃,这种感觉,伦敦就没有。”

或许,自己天生就长了一个中国胃吧。

每谈及此,扶霞总爱两手一摊,表情有点无奈,但又嘚瑟得太过明显。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14

在很多西方人的眼里,中国人的饮食偏好是颇为邪恶的。

蛇肉、鹿鞭、熊掌、老鼠、蚯蚓、壁虎......中国人似乎什么都吃。

只要是嘲讽中国人的怪异饮食习惯的报道,总能轻松获得关注度,所以西方媒体也乐得炒作。

对于这一点,中国人一向保持着惊人的沉默,毕竟在咱的认知里,这有啥大惊小怪的。

但扶霞不同,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述着中国美食背后的历史与深意,在她看来,美食与所有的艺术一样,是一场关于文化的对话。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15● 2001年,扶霞在学做回锅肉

扶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美食文化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她便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透过古朴的绿皮车的车窗,她见过一片片水田、鱼塘,以及农民辛苦劳作,水牛踏实耕田的画面,这让她理解了什么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她在美丽的漓江边骑过单车,在长江三峡的客轮上和一群上了年纪的人讨论中国近现代史,她穿越过藏区、川西、青海、甘肃,也留恋过鱼米之乡江浙沪。

那个时代的偏远地区里,外国人是罕见的,甚至被视为是危险的,所以扶霞这一路走得并不容易。

她常常被警察盘问,也常常被看作罪犯或者帝国主义的间谍,虽命悬一线,但只有亲自深入进去,才能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

扶霞有一张照片很具代表性:

一位四川当地的阿姨正在家门口用餐,不讲究的餐具与凳子拼成的餐桌,上面是乱炖的家常菜,这一幕太常见了,常见到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好奇,但扶霞却饶有兴致地弯着腰,跟阿姨谈论着食物。

后来这张照片,被用作了《鱼翅与花椒》的封面,虽是极寻常的定格,但这却是她多年来的缩影——游走在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关心着普通百姓的烟火日常。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16● 扶霞·邓洛普著《鱼翅与花椒》

她把自己的所见所想,都付诸文字,《鱼翅与花椒》《川菜》《鱼米之乡》《寻味东西》......

扶霞笔下的中餐文化是鲜活的、极具生命力的。

哪怕只是一碗白米饭,她也能从口味、形态、饮食习惯,聊到袁枚、陆游、《诗经》《礼记》。

小小的花椒种子,她也能从口感、产地,聊到“多子”的象征。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17● 扶霞在挑选花椒

今年5月,扶霞的新书《君幸食》出版了,她从糖醋肉球出发,到中国特有的“杂碎”结束,三十道菜肴依次登场,字里行间描述的,是食物的历史与当下、中餐的技艺与哲学。

作为一个天然带着客观视角的外国人、一名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美食家,扶霞已然走进了中餐的深处,那是大多数中国人都未曾抵达的地方。

正如译者何雨珈说,扶霞对中国文化有点“皈依者的狂热”。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18● 扶霞·邓洛普著《君幸食》

转眼之间,扶霞已经在中国扎根了30年,她的口头禅也已从“去中国”变为“回中国”,圣诞大餐从烤火鸡变成了“一鸡九吃”。

颇为传奇的经历,让她接受了很多人几辈子都不敢想的丰富的美食教育。

这份滋养,扶霞一直记在心里,30年间,她把自己视为“中餐使者”,乐此不疲地向全世界推广着中餐文化。

最懂中国菜的外国人:剑桥女学霸,痴迷中餐30年(组图) - 19● 扶霞亲笔

中国人的食物哲学,自古是“民以食为天”,对于拥有着中国胃的扶霞来说,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呢?

她回答:“全世界的众多民族中,要数中国人最了解熟悉的美食带来的归属感,它们不断拨动最深处的心弦,带我们回家。”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