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0日 16.5°C-18.9°C
澳元 : 人民币=4.54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比亚迪、华为、小米,中国汽车只有三道护城河了(组图)

11小时前 来源: 财经狐头条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最近,关于中国汽车行业出现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

比亚迪的规模化、华为的智驾和小米的营销,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仅剩的三道护城河。

看到这个观点,一方面我们应该感到欣慰,中国汽车总算有像模像样的护城河了。

但另一方面,深思之后会发现,这一观点一半靠谱,一半扯淡。

01

2024年,比亚迪贡献给行业的两条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新闻分别是:

第一,比亚迪反超上汽集团,终结上汽连续18年国内销量最高车企集团的纪录。

据企业产销快报,上汽2024年全年批发销量为401.3万辆,同比下滑20.07%,比亚迪为427.2万辆,同比增长41.26%。而前一年,上汽2023年销量502.1万辆,比亚迪302.4万辆。

也就是说,比亚迪用一年时间就抹平了和前销冠之间近200万的业绩差距。

第二,比亚迪反超大众,终结外资品牌作为中国汽车销冠的历史。

大众在华的高光可以追溯到2019年,爆卖423万辆,彼时比亚迪的销量仅仅是大众的十分之一。而今年,比亚迪以427.2万的销量刷新了中国汽车销冠的历史成绩,大众在中国车企的内卷波及下,开始了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两条新闻的指向意义是,中国自主新能源品牌,首次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年度销量冠军。

而不管如何对比亚迪进行抽丝剥茧的研究探讨,企业的两个核心动力都很固定: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

2024年年初,比亚迪15天时间里十连击降价,让一众车企猝不及防。去年11万买的秦Plus,今年5万多就能开回家。

总结2024年比亚迪的价格战策略,就是“拳打新能源车企,脚踢燃油车同行”。当友商苦于价格战时,王传福来了句:“卷是一种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企业家要拥抱竞争,在竞争中发展,不要为了竞争焦虑”。

事实上,比亚迪能不为竞争焦虑,除了“不愁卖”的销量,就是“不愁赚”的利润。

前者从各大销量榜单的数据已经可见一斑,后者则来自于对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带来的供应链规模优势。

按照王传福的说法,比亚迪除了玻璃、轮胎和钢板不能自己做,其他零部件几乎都是“Made in BYD”。这带来的优势不仅在于减少供应商加价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有大规模销量做支撑,比亚迪的技术可以快速落地,通过产品上量来抵消技术研发投入,缩短研发回报周期。

当然,庞大的销量和采购量同时给予了比亚迪更强的议价能力,就算强势喊话供应商“2025年降价10%”的行为遭受非议,但事实上供应商很难拒绝这位大甲方。

供应链规模和销售规模的相互促进,反映在最新财报数据上,就是2024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8.12%至252.38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0.98个百分点至20.8%。

比亚迪的另一规模优势来自于研发规模。2024年被认为是“智驾元年”,尽管王传福一度口出狂言称“无人驾驶是扯淡”,但在大势所趋下,比亚迪仍旧在2024年狂补“智驾课”。

据自媒体新智驾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333.19亿元,同比增长33.6%,创历史新高,在A股超5300家上市公司中排到第一。

同时,研发的主要力量还在于人。今年9月13日,比亚迪公关总经理李云飞透露:“今天,比亚迪员工总数突破90万,是5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里员工人数最多的,比第二名还要多40多万人。”在90万名员工中,工程师数量超10万名,在全球汽车制造商中位列第一。

总的来看,比亚迪以高研发投入,带来高效技术产出,并利用产业规模优势,推动技术高效转化、快速上量。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成本优势又促使终端产品形成价格优势,打起价格战来丝毫不手软。而最终掀翻友商桌子的价格,又刺激销量高速扩张,从而形成难以复制的正循环。

02

2024年,和比亚迪夺冠同时发生的,是鸿蒙智行卖爆。

据官方数据,2024年,鸿蒙智行全系累计交付新车444956辆,登顶中国新势力30万以上年销量第一,全年销量数据在新势力品牌中仅次于理想。

比亚迪、华为、小米,中国汽车只有三道护城河了(组图) - 1

在公布期末成绩前,余承东带着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智界、尊界、享界,四界车企的一把手开了场年度直播,还上了回央视。

除了彼时尚未确定价格的尊界S800,其余三界都透露了华为加持后,车企的新销量成绩。

问界:问界M9发布11个月,累计大定已超19万台。问界M7上市13个月,累计交付新车23万辆,刷新了中国新能源豪华品牌纪录

智界:首款轿跑SUV车型智界R7在上市后的57天内,交付量已累计突破2万台

享界:截至12月1日,享界S9已经连续8周蝉联中国40万以上纯电轿车销量第一名

除了把传统车企不温不火的新能源销量拔到新高,鸿蒙智行对中国汽车行业的贡献更多在于把BBA挑下马,中国车企闯进了传统高端车市场。

据第一财经,鸿蒙智行的终端成交均价从30万元一路上扬至37.9万元,而传统豪华车企的成交均价今年多下探至30万元甚至30万元以下。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达成量价齐升的成绩,不得不提鸿蒙智行的智驾水平。

截至11月30日,鸿蒙智行智驾里程突破10亿公里,城区智驾里程占比32.4%;智能泊车辅助使用7003万次,平均一天解决19万个泊车难题。

同时,华为已经宣布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将L3级别自动驾驶架构应用到尊界S800上,这将是国内首款量产的L3车型。

在此之前,特斯拉已经明确,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和欧洲推出完全自动驾驶技术(FSD)。若按照这一时间表,到时能扛住特斯拉FSD挑战的,恐怕只剩华为。

而为了第一时间拿到华为的新技术使用权,包括长安阿维塔和赛力斯在内的多家车企已经入股引望。更有趣的是,曾发表过著名“灵魂论”的上汽集团,也有传闻要与华为深化合作。

多家媒体报道,华为与上汽将在今年1月正式公布具体合作细节,华为将帮助上汽集团做主流车型的产品定义和营销,首款车型飞凡RC7也将接入华为的销售渠道,并预计于2025年中期推出市场。

无论是想要拿回第一的宝座,还是急需止住下滑的销量,看来上汽对华为,也离不开真香二字。

2020年,王兴曾经预测过中国汽车格局最后将以3家央企(一汽、东风(二汽)、长安)、3家地方国企(上汽、广汽、北汽)、3家传统民企(吉利、长城、比亚迪)和3家新势力(理想、蔚来、小鹏)的角逐告终。

但在华为的智驾生态介入下,3家央企和3家地方国企,如何才能留在牌桌上,有了更新的解法。

03

在小米汽车之前,市场更多关注到的是蔚来的营销。

知乎里曾有人说:“组织群众、发动群众、XX第一,蔚来第二”。

但很多人不知道,李斌创业初期曾多次向雷军请教如何做好粉丝营销。

雷军也不止一次说过,用户思维本质上就是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所以,表面上雷军是靠接地气的用户营销垒起了市场好感度,并转化为了购买力,但本质上,从用户需求出发来造车才是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也正因此,尽管2024年学雷军开直播、自驾上路、甚至在车里包饺子的车企CEO很多,但基本都没有达到小米汽车的营销效果。

前不久爆雷的极越汽车,CEO夏一平也在反思文章里表示:“在极越早期的发展阶段,过于重视营销体系的构建,亲自下场操盘,忽视了融资、产品研发等核心业务的投入”。

为什么友商会陷入“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怪圈里,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以为小米汽车只是靠营销卖车。

这并非完全不对。2012年,雷军接受彭博《商业周刊》采访时说:“我就是想用宗教的一些想法来进行商业,我理解的小米就是一个商业宗教”。

宗教的对应词是信仰和追随。

自媒体电动车公社在2024年的广州车展媒体日,观察到:“大批量的媒体们已经不再拍车了,而是化身雷总的‘跟屁虫’,拉了一条庞大的‘长龙’。雷总在的地方人山人海,雷总离开后冷冷清清。”

这自然与雷军自带流量的吸引体质息息相关,但创始人IP的底座,仍然是产品力。

形似保时捷的外观、价比特斯拉的定价,其实并不是小米汽车最能打的产品力。最需要特别点出的是,小米汽车从上市到现在,大大小小的事故上百起,但车上人员的死亡率为0。

从“一家四口驾驶小米su7失控坠崖”,到“大众追尾小米SU7后起火自燃”,这几天引爆热搜的新闻直接让小米汽车的锁单量迎来小高峰。毕竟第一批小米SU7已经不多了,但第一批小米SU7车主都还安然无恙,跌下悬崖还能自己爬出来拍照,这不就是最好的用户营销。

比亚迪、华为、小米,中国汽车只有三道护城河了(组图) - 2

而深谙群众路线真理的小米和雷军,在2024年一共交付13.5万辆汽车,超前完成10万辆的交付目标。2025年,小米SUV车型YU7预计将于年中上市,雷军借此定下30万销量的目标。作为对比,比亚迪进入年销量破30万的阶段,花了10年。

而怀疑小米汽车目标太高的几乎没有,怀疑小米汽车产能吃紧的常有。毕竟纵观今天的中国车市,欠了一屁股钱的多的是,欠了一屁股车的也就这一家。

04

回到开头的问题,中国汽车行业的护城河,真的只剩比亚迪的规模化、华为的智驾和小米的营销吗?

自然有合理的一面。倘若有车企既复制了比亚迪的规模优势,又有华为的智驾技术,还能善用小米的营销技巧,那么不管最后行业剩几家车企,它都应该坐主席位。

但又不够准确,毕竟小米汽车的底气并不源自雷军碾压式的营销能力。

不过对于车企而言,不论是学习比亚迪的垂直整合布局,还是拥抱华为的智驾生态,或是修炼用户营销能力,这个行业里总有比打价格战更有意义的事。

毕竟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见证了德国大众撕毁不裁员协议,无奈做出违背祖宗的决定;日产本田历史性合并,“日本汽车”终究还是来了;全欧洲的希望Northvolt戏剧性破产,“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特斯拉10年来销量首次下滑,搅局的鲶鱼也有了“中年危机”。

同时,我们也见证了极越汽车原地解散、哪吒汽车上演“消失的CEO”、宁德时代喊话要“奋斗一百天”、40家传统豪车经销商改卖蔚来。

很多业界人士都将2024年看作是车市决赛的序幕。在“不卷则败”的趋势里,新的一年,车企间的博弈、吞并或淘汰都将不再鲜见。

与此同时,许多关于中国车市的预言也将逐渐得到证明。中国车企究竟最后是不是真的只剩下不到5家?这5个名额将被哪些车企瓜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变得逐渐清晰。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