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告吹?中美贸易战开打,特朗普为何又“不急于与习近平交谈”(组图)
本文综编自法广、世界新闻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美国总统特朗普4日说,他“不着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在此之前,在美国宣布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后,而白宫表示,美中元首将很快通话。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
北京随即回击
周二零时过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的措施正式生效。仅过了几秒钟,中国也宣布自2月10日起,对约80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启动对Google的反垄断调查,加紧对关键矿物的出口管制,并将两家美国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诡异的是,根据法新社报道,多位白宫高官周二表示,特朗普总统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最初的说法是在“最快24小时之内”,但稍后的说法不再提供明确的时间。到了晚间,情况似乎有变,特朗普在白宫回答记者提问时称:“我会在适当的时候与他交谈,但我并不着急。”
当记者询问特朗普对中国当日早些时候宣布的对美关税措施的看法时,他回答说:“这没有什么”。本来,特朗普与习近平之间的对话被视为对放松或推迟加征关税非常关键。
美中贸易战第二回合
习近平点到为止怕下重手自伤更重
有分析称,北京在特朗普最初宣布要对中国征收10%的关税时的反应比较“温和”,中国商务部表示将要在世界贸易组织挑战这些关税,双方似乎都没有准备好发动全面贸易战。
世界新闻网报道称,从报复的速度和范围来看,中国显然从和特朗普上一轮贸易战中汲取教训。当时,北京采取的报复性关税规模比照美国等级。而这次,习近平仅对价值14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范围远小于美方的措施,但陆方采取的其他行动表明,中国不是没有能力在必要时对美国企业造成冲击。
这一策略的转变,反映习近平在特朗普头个任期后,成功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的成果,也道出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不确定性。中国领导人依靠制造业与海外出口来维持经济成长,同时设法解决房地产泡沫,并应付日益加剧的通缩压力。
麦格理集团中国经济研究主管胡伟俊表示,中国之所以表现得更为克制,是因为美中之间呈现严重的贸易失衡,若硬碰硬,中国损失可能更大。他补充说,全面的关税战不符合中国利益,北京可能主要透过国内刺激措施来缓解关税带来的冲击。
但是,北京为什么在周二,在白宫宣布特朗普与习近平最快24小时通话时迅即公布一连串的反制措施呢?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既是报复,也是为了增加对美谈判的筹码。
达成协议,还是继续对抗?
与墨西哥和加拿大相比,特朗普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将更加困难,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北京的要求。
中国是美国的主要经济竞争对手,而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一直是特朗普政府的目标。
如果特朗普的要求过于苛刻,习近平可能会选择直接退出谈判,并且他愿意妥协的程度也有限。
与特朗普上次面对的中国不同,如今的中国更加自信。北京扩大了其全球影响力,并已成为超过120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
此外,在过去20年间,中国逐步降低对外贸易对经济的重要性,并大力发展国内生产。据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数据,当前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约为37%,远低于2000年代初的60%以上。
虽然美国的10%关税会对中国造成一定影响,但北京可能认为暂时可以承受这一打击。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可能会将关税税率提升至他竞选期间承诺的60%,或持续将关税作为外交筹码来对习近平施压。
如果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北京将希望做好准备,确保自己拥有一套清晰的应对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