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一边大开杀戒,一边装知心小狗
一个 60 后的沧桑大爷,单凭一张嘴,就能成为 95 后最爱。这么厉害的人,只能是余华。
余华一说话,从 18 岁到 88 岁的人都能被征服。
前几天他和朱一龙聊天,俩人第一次见面,就侃到凌晨三点,小朱愣是没听过瘾。
去年余华和罗翔聊天,旁观网友 400 万,大家一边叫好一边高喊 " 被治愈 "。
余华,最懂聊天的作家,95 们放在心头的 " 潦草小狗 ",他说话的地方,总是人山人海。
上一次香港书展,那简直是锣鼓喧天:
还有那次,他和王安忆在华东师范大学对谈,引得学生彻夜排队:
最近的一次,是他上个月赴韩开签售会,把韩国粉丝激动的,天蒙蒙亮就来排队。
有人带着睡袋来,虔诚地等了一宿。
这一宿真没白等,会聊天的余华老师,工作时力求让每个人都乐呵一下:
有人求签一个 " 发财 ",他就写成 " 好好学习 "。
求 " 暴富 " 的,他就写 " 抱负 "。
有人 3 点出门,带着朝圣的心想要一句 " 一辈子不上班 " 加持人生,他就后面补一句 " 在家里上班也一样 "。
有个叫盘子的粉丝想要一句 " 祝盘子发财 ",他毫不吝啬地写成 " 肯定能发财 "。
有点感动,这很余华——他总能让人心里痛快。
火爆的签售会给人一种错觉:全世界都爱余华。
可实际上,他明明年初还在挨骂。
余华,神奇的体质,讨厌他的人,不久后就会爱上他。
余华的骂名像潮水,一波过后又一波。
2021 年,余华出版《文城》,批评声不绝于耳。有人说它只不过是披着文学外衣的网络爽文,功利肤浅。
他偶尔恰饭,发表商业演讲,指导中学生写高考作文,说写东西要有中心思想,文章中要有好词佳句,网上也一片群嘲。
" 没上过大学的人指导高考作文?"
2022 年,某红书上掀起 " 文学作品避雷 " 热潮,余华先被嫌弃。一众网民哭诉,他的小说阴暗虐心,让读者痴心错付。
到了 2023 一月,他接受采访时谈到足球,说梅西有那么多金球奖,应该分一两个给 C 罗,这句话又捅了娄子。
评论区有人怒喊:你有那么多版税,能不能分我一点。
笑骂声如同暴风骤雨,劈头盖脸,而余华并不在意。
他早麻了。2005 年《兄弟》出版时,他就被骂得狗血淋头,此前《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出版时也是批评不断。
待到《文城》出版,骂声少了,他反倒有点懵,给自己的解释是 " 他们肯定也累了,老盯着我骂也没劲 "。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余华坦言,自己已经被骂了 40 多年:" 不论写什么,批评都会找上门来。"
他说 " 我习惯了骂声 "。
但是,余华的粉丝们都说,别急,骂余华的人,最后都会喜欢他——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爱上余华需要几步?三步。
第一步,你会被他的作品吸引。多少人注意到余华,都是因为《活着》。大家震惊于故事中一场接一场离谱的死亡:
男主他爹坐马桶上摔死,他娘和他媳妇劳累过度病死。
他儿子的血被医院抽干;闺女生孩子大出血。
女婿干活时被水泥板夹扁;孙子吃豆子撑死。
《活着》刻画了生命的无限张力,又讲述了人生的煎熬无奈,读完难受得要死,也充满生的希望。
读者也被《古典爱情》惊吓到。那是一场血腥阴暗的动人离合:佳人与才子分别之后,去人肉店 " 工作 "。与才子重逢之时,她刚被剁掉一整条腿。
" 腿断处的皮肉七零八落地互相牵挂在一起,一片稀烂。手指触摸其间,零乱的皮肉柔软无比。"
你可能还会被余华气懵,武侠小说《鲜血梅花》,标题猩红,里面一段打戏也没有,仇人愣是被时间熬死。
鲜血、死亡,伴随着戏谑,在余华的笔下反复出现,他曾用四年写下八个短篇,非自然死亡人数 29。
这让读者们欲罢不能——这个作者路子好野,好刺激!
当年,互联网尚不发达,大家并不知道,作家余华,父辈从医,他在长大,看惯了病房和走廊里沾满鲜血的纱布,陌生人苍白的面容。
他曾经溜进手术室,看到爸爸戴着透明手套的手伸进病人的肚子,扒拉着里面的肠子和器官。事后,爸爸穿着带血的手术服喊他去吃饭,
他用冷静克制的眼神看待死亡,喜欢在写作时搞出人命。当《许三观卖血记》的情节就推进不下去时,他会毅然为何小勇安排一场车祸:" 他必须得死。"
余华的作品,酷炫暗黑,令人拍案惊奇。就算你对这些作品有种种不满,你依然会觉得,这个作者,挺有意思。
爱上余华第二步,刷搞笑小视频——他太适合提供搞笑素材了。
某音、某红书、某破站齐发力,一群老六掘地三尺,挖出余华年轻时的各种黑历史。在一个古早访谈节目中,余华所在医院的领导爆料,余华是整个单位最爱迟到的人,以至于医院为他安了上班铃。
余华一位老朋友说,余华给自己拔过牙,拔得嗷嗷流血。
评论区笑死,但觉得还不过瘾,可以多加一些创新。
于是有人为余华写歌:
鄙人姓余名华,才疏学浅的普通人;我拔了一万颗牙,才发现救不了中国人 ……
歌曲标题震撼人心——文坛噩梦。
有人为余华拍广告:感觉身体被掏空,可能是阑尾炎,中药肾宝片,他嚎我也嚎。
有人认真考虑要和余华结婚,说是住北京或杭州都行,说得跟真事一样。
这世界上要是没有余华,我们都不知道,地球上还有这么多欠儿登。
欠儿登们拿余华涮嘴,并非不尊重,而是大家都知道,余华根本不介意。
他调侃自己时,更狠。
他说自己童年撒谎,被爸爸误诊阑尾炎,所以现在才失去了阑尾。
说自己当牙医时最羡慕文化馆的人不上班,走上文学之路就是为了不想上班,年轻时总是被退稿。
他不在意被起外号,说自己就算穿了西装,也是 " 潦草小狗 "。
于是现在地球人都知道了,余华考不上大学所以认字很少,以至于语言简练。
知道他是个老六,找一帮朋友扛着坐轮椅的史铁生去踢足球,还让史铁生守门,吓得对手不敢进球。
在余华嘴里,生活全是段子,每天都是快乐日子。
这种人,谁不喜欢。
可当你多了解他一些,你会看到更真实的余华。
他上班总迟到,因为他总是彻夜写稿。大热天,手上缠一条毛巾,生怕汗水浸湿稿纸。
成名后他一度想住杭州,后来却定居北京,理由是这个城市没人把他当回事。
他去签售会,有人拿着史铁生的书找他签名,他惯性签了 " 余华 " 后再划掉,认认真真写上 " 铁生 "。
他参加综艺,和老友们一起站在海边,氛围热烈时,他忽然喃喃地说:" 铁生不在了。"
刷余华的视频,开始一直爆笑,刷着刷着,就破防了。
这个叫余华的人,表面搞笑不煽情,内心对待生活和朋友一片赤诚。他解构了生活中所有辛苦的段落,只想给所有人一片敞亮的天空。
这样一个有才的大爷,无论他会不会拔牙,爱不爱上班,懂不懂足球,都没法让人不喜欢。
人们真正爱上余华,是在什么时候呢?
大概是,在发现他是个反鸡汤高手之后。
当无数人嘲讽、抨击年轻人拜佛时,他说上香也是另一种上进。
当年轻人受困于精神内耗时,他说内耗也可能是一种积极情绪,会走出来的。
当所有的媒体都在鼓励孔乙己脱下长衫,别端着时,他说,想解决孔乙己的问题,我们需要尽快回到告诉发展的轨道。
在某次访谈中,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只要努力工作,始终保持上进心,基本上大部分人是能够得到回报的。但现在不是那么回事。
现在鼓励人努力工作,有上进心,那叫鸡汤。
他不灌鸡汤,也不支持一定要 " 从苦难中获得幸福 ",他承认苦难里是有幸福,但是 " 能避免受苦就得避免 "。
他甚至对于 " 为年轻人提供建议 " 这种小事也慎之又慎,因为他还记得自己年轻的时候,最讨厌长辈们的说教。长辈们的经验,年轻人在新的环境中根本用不到。
他不想教育任何人,唯一的建议是 " 要上大学 ",不要学他和莫言。他怕大家走窄门,鼓励所有人在没有经验和资本时走阳关大道。
他是真的希望每个人能用最少的力气过得好。
彻底爱上余华,是在读了他足够的作品之后,发现他那些宝藏反鸡汤文章。
他之前写的一篇文章,网上已传疯,叫做《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文中写道:我们生活在现实和历史双重的巨大差距里,可以说我们都是病人,也可以说我们全体健康。
他还说:与其说我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我是在寻求治疗,因为我是一个病人。
粉丝感动得快哭了,他们说,这是一个真诚的作家,他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普通人。他承认人与人的差异,不美化现实带来的困境。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体验,这年头太少见了,而余华能给。
人人都爱余华,大家没法不爱他,因为温情是他退无可退的底线,理解是他旷日持久的坚持。
曾经有很多人问,余华怎么写出活着。后来人们明白了:因为余华看懂了这世上的苦难,又用幽默消解了苦难带来的煎熬。
他把一切都看透了,却不卖惨、不放任情绪,也不让别人沉迷痛苦。他只会拿捏着轻松温和的语气,笑笑说:你的痛,我都懂,不管怎样,好好活着。
监制:视觉志
编辑:逗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