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青赛手记02:现在开始,该学会做强队球迷了!
中国足球,赢得酣畅淋漓!这句仿佛出自恶搞和科幻片的形容,如今成了喜悦的诗篇。2月15日,U20国足5比2大胜吉尔吉斯斯坦,提前一轮锁定出线。在比分和赛果之外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支国足,正在学会以强队的方式掌控比赛。
强队的比赛特点是什么?压制,以点带面的压制。比起上一场的束手束脚,久尔杰维奇(这场值得叫久圣!)用理顺球权分配的方式,彻底释放了进攻端的活力。右路毛伟杰内收,配合杨希位置前提,最大化后者的插上助攻能力;左路王钰栋也不再抱着边线一味等球,而是频繁与驰援的蒯纪闻轮转换位,并更主动地前插要位,围绕左侧的进攻路线明显有了更丰富的变化。
中轴线上的变化,也让进攻端的压制接连不断:刘诚宇往两侧的斜插跑动更加均衡,不像上一场只顾冲击右侧肋部;依木兰的转移球明显增加了力度和角度,直接打击对方顾及不到的边后卫身后。话说回来,吉尔吉斯斯坦在首轮主动出击结果1-5惨败后,本场依然继续压迫不摆大巴,客观上给了中国队留足了空间。这种坚持,也是“强队心态”的体现。但比分不会说谎,在一场强队比赛方式的较量中,我们成为了更优秀的一方。
从今天起,我们也要学会习惯强队球迷的心态。马达诺夫迫近比分时,我在看台上直呼不妙:该退回来防守了!换做沈祥福、成耀东等国产主帅,这时候计划的应该也是最简单的“下前锋,堆后卫”。结果,久尔杰维奇却将以我为主贯彻到底:后防球员一个不换,哪怕彭啸因为失误导致丢球后一度心态不稳,也放心让他在场上自我调整。相反,久帅将所有调整空间都用在了中前场:换上王一凡、朱鹏宇和陈仕晗保证前场火力,遣上后腰熊继政和张志雄续航中场强度。结果呢?朱鹏宇双响熊继政助攻,令人信服,伟大的换人。
这样的调整有些眼熟是不是?像不像在一些场合死活不换后卫的瓜迪奥拉?但那些批评,是针对最强者的。在当惯了弱者的中国足球这里,我们太需要用这种方式赢球了,我们太需要学会如何成为强队了。终场哨响后,球迷们纷纷涌向看台前排,在球员们谢场走过后仍然久久不愿离去。什么时候,一场中国男足的比赛能让人如此留恋?这是强队的拥趸才值得拥有的待遇。
这也是2019年以来,历届国字号面对吉尔吉斯斯坦踢得最轻松的一回。从2019年亚洲杯的逆转,到2023年U20亚洲杯的下风,再到今年的完胜;从下滑的开始,到堕落的谷底,再到重拾希望的开始。曾经在紧张时手心里捏的汗,终于变成了喜悦时眼角夺眶的泪。
某些时段的纠缠和相持,或许让上一届的直接对话场景重现,但整场比赛,这届国青交出了迥然不同的发挥:上届赛事小组赛末轮,艾菲尔丁领衔的03国青踢得相当被动,最终靠着幸运的乌龙球和门将李昊的神奇发挥才惊险带走一分。42%的控球率和6脚射门只是表象,90分钟167脚传球,才是惨不忍睹的根源。那届赛事,务实至上的安东尼奥最大程度地注入了“下狗精神”,靠着纪律和斗志,让那批实力和经验都相当欠缺的球员破天荒地尝到了八强的滋味。这支铁与血的军队能赢,但也只能用那种放低姿态的方式去赢。
如今这批球员,却罕见地从头到脚透露着自信。从敢于在自家禁区戏耍对手的门将刘骐玮,到赛前豪言三球拿下、赛中指挥若定的中卫史松宸;从在后腰位置大胆拉球转身尽显风度的依木兰,到今天完全放开狂奔的王钰栋和蒯纪闻...59%控球率和19脚射门,赢了比分、赢了场面,还把对面赢得红温的中国足球,实在是太陌生了。在不遥远的两年前,我们还说03国青“赢了就好,哪怕过程丑陋”。但现在,我们好像真的有底气说:“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赢得痛快!”
赛后走进地铁站,伴着“看国足这么多年来最爽的一届”之类的议论声,一幅广告牌映入眼帘,恰到好处地应景:
“后浪后浪,浩浩荡荡!我们是进军蓝海的今日少年!”
离世青赛这个看似遥远的目标,还有,也只剩两场胜利了。向前跑吧,带着强队的骄傲。这批希望的种子,值得一个比十年前更完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