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8日 15.8°C-17.5°C
澳元 : 人民币=4.71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亲历上海抢菜:我的购物车10分钟内被抢到只剩啤酒(组图)

2022-03-30 来源: 冰川思享号 原文链接 评论9条

在这几天的上海和吉林,几乎所有人都在关心同一个“元话题”:买菜。

亲历上海抢菜:我的购物车10分钟内被抢到只剩啤酒(组图) - 1
图/网络

上周日(3月27日)晚9时,当我听说上海“划江封控”的消息时,第一反应就是拿着购物包奔袭小区附近的生鲜超市,还没到超市,就被悻悻往回走的邻居劝退了:“刚刚很多人来,都卖空了”。

第二天一早8点半,我踌躇满志地来到了9点才开门的超市,才发现门口已排了上百米的长队。

9点一到,原本井然有序的队伍突然乱了起来,门口保安本想“分批进人”,但“封锁线”却被人潮冲倒,我跟着冲了进去,耳边只听见保安声嘶力竭的喊声“不要挤”。

亲历上海抢菜:我的购物车10分钟内被抢到只剩啤酒(组图) - 2
▲早晨8点多生鲜超市门口的排队现场(图/张明扬)

我像橄榄球球星一样在冲撞中来到了蔬菜柜台,却发现球赛已经结束了:除了生姜和大蒜,什么都没了。我听到一位爷叔自言自语:鲜生鲜生,除了生鲜啥都有。

比空荡荡的生鲜柜台更活色生香的是老阿姨爷叔们的表情管理,烟火气和火气都有了。

在拥挤中,我见证了一位老阿姨的军事天才:她一声令下,和老公兵分两路,一人买菜,一人买肉,她嘴里念念有词地冲到蔬菜柜台时,先整个人扑上去,再从身下扒拉。不知道俄罗斯军神绍伊古见到,是否会惺惺相惜。

不能说我没有任何收获,我抢到了一瓶牛奶、两袋速冻水饺、两袋面包、16枚据说可以生食的高价鸡蛋,然后我就一边排队付款,一边忙着拍人头攒动的照片。

正当我为自己少见多怪而感到羞愧时,竟然发现有一位高大威猛的男子啥也没买到但只顾着全场窜访拍照(视频),对于很多成长在物质丰裕年代的年轻网民而言,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见的流量选题。

平日我都会促狭地嘲笑中国老年人在疫情中过于谨慎和胆小,但他们证明了,在抢菜这个有关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他们没有退缩,不但敢于在密闭空间聚集,还敢于和年轻人短兵相接,凭借短缺时代的肌肉记忆战而胜之。

01

我的主攻方向是网购。

为了囤菜,我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表:晚23点,抢每日优鲜;早6点,抢美团买菜;早7点,抢盒马。据说叮咚也是早6点,不过我没装。

周一晚上,我22点就把要买的几十样东西都放入每日优鲜购物车,把各种折扣都算好,毕其功于一役地静待23点的到来。

我告诫自己,遇大事有静气,不能慌,于是我打开一本书,像谢安一样胸有成竹地等待淝水之战的爆发。

我向老婆放下大话:论电商买菜,我可是浸淫经年的专业选手,就看我晚上的战绩吧。

在看了无数次时间之后,22点59分到了。我淡定的打开APP,才发现出现了远比我肉身排队还要严重的堵塞,根本就登录不上去,等我刷了几十次,5G和WiFi切换了几轮,才抵达了购物车界面,然后又是无数次的死机。

更悲伤的是,我每一次刷新页面,就发现购物车的东西少了一两样,23点10分,等到我终于可以顺畅的使用APP时,购物车里的几十样东西只剩了一样:啤酒。

我的心态一下子就崩了,就像俄国人无法接受,寄予厚望的钢铁洪流竟然在高速公路上动弹不得。

亲历上海抢菜:我的购物车10分钟内被抢到只剩啤酒(组图) - 3
图/网络

我没好意思和老婆说,以免引发人为的物资短缺恐慌。我默默上了5点50 分的闹铃,第二天早晨起来抢6点的美团。

早晨6点09分,我低调且睥睨地在朋友圈晒了我的付款清单,没一会就有不少人来点赞留言,好几位都是和我一样早起的“抢菜客”,纷纷羡慕我的英明神武。

我晒单时没有说的是:我手指按了几百下,其间甚至气急败坏的想把手机砸掉,在损失了很多样购物标的之后,我才付款成功,

然后,我又睡去。睡前,给老婆发了一条三字微信:买到了。

我这么卖力,原因之一是老婆最近经常讽刺我:满口的乌克兰和防疫政策路线之争,却对真实生活缺乏推动力。前几天她还扔给我篇格十三的文章——《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女人》。我觉得,至少在买菜问题上,我是有战斗力的。

02

在超市和电商这两个渠道之外,最近最火的是“小区团购”。上周,所谓“上海豪宅小区攀比团购天价汉堡(Shake shack)”据说还上了热搜。

以我在我们小区群的亲身观察,这根本就和“攀比”和“炫富”没什么关系。

所谓“小区团购”,当然和电商为了降低终端递送成本的“社区团购”是两回事,但这件事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解决疫情期间电商和外卖的“快递终端运力不足”。商家一次性将几十份上百份食品送到小区,由小区居民自行分发。

亲历上海抢菜:我的购物车10分钟内被抢到只剩啤酒(组图) - 4
▲小区的团购群(图/张明扬)

在我们小区,这几天专门自发成立了“团购群”,陆陆续续进了三四百人。

群主自然是神通广大的购物达人,但群友也显示出了相当高的配合度,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从几十元的白玉兰包子到227元一份的北京网红烤鸭四季民福,从作为生活必需品的蔬菜套装到闲适的阿嚒奶茶,团购群里基本上都是一个小时解决问题,一百份都算很正常。

在我看来,这与其说是一种“炫富”,不如说是一种社区居民在疫情时期的“守望相助”。平日里看似疏离冷漠的现代城市邻里关系,在非常时刻却突然爆发出了强大的黏性,这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不少邻居表示,他们最近最开心最放松的时刻都是在小区购物群里“团购”,这是一种“自由吃货的共同体”,个体面对疫情与防控不确定性的无力感,在团购中得到了共同体的物质保障,以及心理慰藉。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在这几天就走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十年筚路蓝缕的商业之路:菜场、超市、网购、团购。 

03

就疫情期间的“抢菜”,自然和所有群体性风潮一样,都有非理性的一面。

道理其实大家都知道:超市聚集会增大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蔬菜不能久放,抢得太多只是徒增浪费;上海生活物资供应整体充足,心理上的恐慌远大于实际的短缺,毕竟,连都江堰近期都运了120吨蔬菜进了上海。

但是,在这些大道理的背后,抢菜也有极其理性的一面。

缺不缺菜和买菜难不难是两个问题。“买菜难”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进行时。在这几天的上海,能买到菜的确是一个可以拿出来吹的事情,网上很多诸如将各种绿叶菜比作国际名牌包的段子固然是调侃,但这何尝不是一种“买菜焦虑的自我消解”呢?

亲历上海抢菜:我的购物车10分钟内被抢到只剩啤酒(组图) - 5

非雨与菲,
[苦涩]太惨了 20块的葱,我们一路上还掉了一根,前面一人捡到了我妈追上去一把拿来下说这根葱是我们的,还有发票呢,她说她路上捡的。追葱记#致敬可爱的上海人#珍惜粮食#疫情快点结束
视频号

其中当然与抢菜造成的“挤兑”有些关系,但核心问题还是:电商配送运力存在比较大的缺口。说白了,就是快递小哥不够。

疫情期间由于居家人数越来越多,快递需求本就急剧增大;而雪上加霜的是,生鲜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员工又大量被封闭管理,据财新传媒报道,运力比平日减少了至少三分之一。

此涨彼消,电商买菜自然就“挤兑”成难题了。

更何况,疫情的发展是不可控的,封控的时间也是一未知数。

按照现在的版本,上海浦西的封控是4.1~4.5,但届时若有确诊病例出现,局部小区的封控时间很可能会延长。

在此种情况下,囤菜的“宁滥勿缺“似乎也是一种理性行为,我甚至看到有人说“宁愿菜烂掉,也不能封控延长时没菜吃”,话糙理不糙。

除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之外,我觉得,价格优势也是这几天电商买菜的“挤兑”原因之一。

相比电商,这几天上海菜场买菜其实还是相对容易的,但问题是,价格涨得很厉害。

据我们家阿姨说,这几天除了绿色蔬菜大幅涨价之外,菜场里白菜土豆洋葱萝卜这些原本两元左右一斤的菜,也因为其“耐存储性”,“补涨”了一大波,白菜达到了8元一斤,土豆达到了6元一斤,因此出现了“两颗白菜破百元”这种超现实情况,以至于“白菜价”这个词都快破产了。

亲历上海抢菜:我的购物车10分钟内被抢到只剩啤酒(组图) - 6
图/网络

菜场的菜价上涨也是一种市场行为,事实上进价也涨了,不宜泛道德化,更不能用囤积居奇和奸商一概而论。

但客观情况是,电商的价格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并且很可能,电商平台企业对菜价是主动进行了一些补贴。能否将此定义为一种社会责任可能仍有争议,但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一两年前的舆情,即电商社区团购发轫时,所谓“资本利用资金优势挤垮了个体菜贩”。

在疫情期间,当你一边对电商的相对平价菜趋之若鹜时,还要一边说这是“大资本的镰刀伸向菜贩”,你觉得这个看似自诩底层的叙事还说得下去么?

04

买菜难是混乱,是焦虑,是被放大的恐慌,是排队,是拼手速,是段子,是自我解嘲,但我也看到了市场。

以我的目力所见,至少在上海的范围内,在所谓的挤兑和恐慌背后,这个城市的人还是尽量想依靠自己和市场的连接,来解决买菜问题。

亲历上海抢菜:我的购物车10分钟内被抢到只剩啤酒(组图) - 7
▲3月27日晚的上海街头(图/网络)

网上半夜抢菜也好,超市排长队也好,抱怨菜场的涨价也好,小区团购也好,这都是基于市民认同市场的自发秩序,在上海,我极少看到有人呼吁以政府送菜取代市场。

上海在这段时间可能出了不少纰漏,但就相信市场这一条,这个城市的市民是一以贯之的。我觉得这比秩序和所谓的高素质,更能定义这座城市的市民精神。

相信市场当然也不排斥政府行为。这几天上海有个传闻,说有一些街道和市属企业开始配送“绿油油”的“抗疫暖心包”,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就我的观察而言,上海市民更多地将此理解为一种“额外的福利”,很少有人会将自己的吃饭吃菜问题完全系于政府送菜之上。

具体在买菜问题上,政府最好的作为并不是自己出面送菜,而是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上海商务委相关负责人最近有一个“三个正常”的提法:让保供企业正常经营;让保供车辆正常通行;让保供人员正常上岗。

翻译一下就是:解决买菜问题主要还是靠电商和快递小哥。

亲历上海抢菜:我的购物车10分钟内被抢到只剩啤酒(组图) - 8
图/视频截图

原则上的支持固然重要,但缓解买菜难更关键的可能还在于细节。

比如,就财新说到的“快递运力因封闭管理减少了三分之一”,可能需要在快递小哥正常上岗下作出更多松绑;比如,最近很多人都发现,外地快递现在根本就不能发往上海了,这其中是否也有管控的因素,这种管控是否也有“降压”的需要?

这几天还有一个段子:家门口的中介买菜买疯了 。据说以前在路上发传单的中介小哥们,现在都手里拿着菜,等在被隔离的小区门口,一边给业主送菜,一边在手机上接下一单任务。

亲历上海抢菜:我的购物车10分钟内被抢到只剩啤酒(组图) - 9
图/网络

这个段子自然有夸张和戏谑的成分,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其中涌动的市场自发秩序:送菜运力的不足,就这么部分消解在一群中介的“灵活就业”中。

在我看来,没有什么理论比这个段子更能阐释“市场”之于“买菜”的重要性了。

在去年扬州和西安的封控中,“买菜难”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城市在一段时间内丧失了与市场的连接,快递与电商企业停摆,政府成为了送菜的直接责任人。

事实证明,政府即使在短时间内也没有能力完全取代市场自发秩序,希望政府“托管”买菜,不仅会让买菜难的问题扩大化,而且对政府也并不公平。

这并不是什么特别高明的道理。事实上,在这几天的吉林,也出现了可能比上海更为严重的买菜难问题,但值得乐观的是,吉林也正视了买菜难的症结在于市场。

亲历上海抢菜:我的购物车10分钟内被抢到只剩啤酒(组图) - 10
图/微博

在本周二(3月29日)的吉林省疫情发布会上,长春市有关官员坦承:蔬菜批发市场的临时关闭,以及保供人员上岗严重不足,“导致市民买菜难,部分市民在网上订购后,采购的商品迟迟不能到家”。

让快递小哥上岗,让物流通起来,让市场转起来,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吧。

当封控开始时,我们只要想着,还有快递在送,还有快递小哥在满城飞奔,楼下还有快递可以拿,那就真的可以自我解嘲地晒上体重秤:又重了两斤。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9)
土澳居民N95
土澳居民N95 2022-03-31 回复
如果还能抢菜就不可能清零
Luckl
Luckl 2022-03-31
有的吃饱就可以了 现在物质好拼命搶 不搶疫情就结束 人传人🤐
tokie
tokie 2022-03-31 回复
跟澳洲,特别是维洲过去一两年的封城抢购物质如出一辙。不是物质供应匮乏,而是因恐慌情绪蔓延而导致的重复性抢购,囤货,再抢购,再囤货…. 多少青菜,萝卜也架不住两三千万人抢。唯一不同之处是上海人偏爱抢购蔬菜🥬,维洲人钟情厕纸🧻。
TNL
TNL 2022-03-31 回复
基本上自己把自己吓死
楊嘉Emma
楊嘉Emma 2022-03-31 回复
上海加油
helloyaa
helloyaa 2022-03-30 回复
此文写的很生动很风趣,犹如身临其境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