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的背刺,或令日本车企失去“最后堡垒”(组图)
4月2日,美国正式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而对于美国的传统盟友日本而言,这将是一计重击,其影响或将超越中国、欧洲等其他主要汽车工业地区。
背靠墨西哥的“黄金时代”
由于日本汽车市场规模较小。长期以来,北美市场一直被日本汽车制造商视为主要销售区域。日本车企推动销售的核心竞争力,则源自其经济型汽车的可靠性和性价比。
据路透社报道,相较于通用、福特等美国本土车企,日本车企能够提供经济型汽车,部分原因即为其扎根于墨西哥的低成本生产。
早在1966年,日产便在墨西哥开设了日本海外的第一家汽车工厂。丰田、本田和马自达随后紧随其后。相较之下,直到1983年,日产才在美国田纳西州开设了第一家工厂。
日产在美国的经销商路透社
根据墨西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日本主要车企通过墨西哥向美国出口了近88万辆汽车。其中日产的出口量约33万辆,在所有日本车企中所占份额最大,超过三分之一。 另据标普全球移动的数据,日产在美国的销售额中约有27%来自墨西哥,而本田和丰田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3%和8%。
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在日产开设工厂的1966年,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额为8.24亿美元,仅排名第六;而在包括日系车在内的全球车企的助推下,如今墨西哥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国,2023年共出口了价值4760亿美元的商品。
商业模式遭颠覆
然而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颠覆这种商业模式。行业专家表示,车企可能不得不因关税而提高售价,而经济型汽车的消费者恰恰是对价格最敏感的群体。
SBI证券股票研究主管远藤浩二表示:“车企因成本低廉而选择在墨西哥生产汽车。并且,墨西哥产车型多为利润空间有限的经济型汽车,即使提价,也只能提一点点。”
麦格理移动研究主管詹姆斯·洪(James Hong)则认为,由于关税根据车辆转让价格而不是零售价格计算的,若关税成本完全转嫁至消费者,相当于涨价20%,但对于已经在努力应对通货膨胀的经济型汽车买家而言,20%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以日产为例,由于阵容老化、并缺乏混合动力车型,日产在美国已经举步维艰。值得一提的是,日产新任首席执行官、46岁的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就是一位墨西哥人。对于来自美国现实的关税威胁,他在上周称日产已经制定了几个预案,一旦关税政策明确,预案便可以落实。
日产新任CEO埃斯皮诺萨日产
不过日产和丰田、本田一样,均没有发表明确的应对策略,仅称考虑减少北美跨境供应,且如果美国长期保持关税力度,可能会重组其生产网络和供应链。
但詹姆斯·洪也强调,大多数车企也无法将生产从墨西哥转移到美国,因为其目前在美国缺乏备用产能。
全球格局雪上加霜
一旦美国关税对日本车企在北美市场的实际竞争力造成打击,将意味着日本车企失去在全球最后的堡垒。
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面对自主品牌智能电动汽车的全面进攻,日本车企的销量面临全面滑坡:丰田2024年在华销量为177.6万辆,同比下滑 6.9%;本田全年销量85.2万辆,同比下滑30.9%,且是2014年以来的最低记录;日产全年销量为69.6万辆,同比下滑12.2%,且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日系车在华的市场份额已跌至11%,比四年前的巅峰时期下降了13个百分点。
在东南亚,日本车企曾凭借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的先发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并早早地实现本土化生产。因此,日本车企在泰国、印尼等国的市场份额长期保持在80%以上,在印尼一度达到90%。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入局,日系车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衰减。据彭博社统计,2019—2024年,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的市场份额分别下降18、12、4.9和6.1个百分点,泰国、新加坡等国的日系车份额已降至35%。
在日本川崎等待出口的汽车视觉中国
在欧洲市场,日本车企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便遭到关税打压,并被迫于80年代在当地建厂生产,或是通过与欧洲车企联盟(如雷诺-日产-三菱联盟)进入当地市场。即便如此,在强势的本土车企面前,日本车企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在印度、中东、南美等全球南方国家地区市场,日系车的市场份额在20%—40%左右,但近年来,中国新能源车同样集中发力中东与南美市场,同样在削弱日系车的竞争力。
据统计,在1998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全球份额的20%,而中国当时的汽车产量仅占不到2%。如今,中国汽车产量占全球近40%的汽车,而日本汽车产量仅占不到12%。
而随着美国关税的全面来袭,日本车企的市场格局将雪上加霜。据高盛估计,与关税相关的价格上涨,将进一步重创日本车企本年度的销量和营业利润。其中马自达可能会受到最大的打击——利润下降59%;日产紧随其后,预计下降56%;丰田和本田则将分别下跌6%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