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1日 29.7°C-35.4°C
澳元 : 人民币=4.51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外国人永居条例》引发舆情危机 中国司法部回应能否化解

2020-03-10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在新颁布的《外国人永居条例》在网络上引发广泛争议后,北京时间3月7日,中国司法部发声回应《条例》在充分吸纳公众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前不会仓促出台。中国官方的回应稍稍安抚了汹涌的舆情,但是中国民众对该条例强烈反弹背后的情绪,官方是否读懂,又是否可以在下一步给出一个令公众满意的答案不得而知。不过,从此条例所触发的舆情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对人口压力等问题的担忧,这种担忧在此次事件中得到了放大。

事件源于2月27日中国司法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条例》),但是不想这则条例在没有众多官媒大肆报道和邀请专家解读,没有网络知名人士发声引流的情况下,不日,便在中国社交媒体网站上形成超过48亿阅读,300多万讨论的焦点话题,成为唯一可以当下新冠疫情一较高下的另一重磅议题。更加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一官方账号之下,几乎是清一色的对“外国人永居条例”新规的反对,民意巨大的不满声浪让中国政策制定者始料未及。

《外国人永居条例》引发舆情危机 中国司法部回应能否化解 - 1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生活着大量外国人。(朱嘉磊/多维新闻网)

《外国人永居条例》引发舆情危机 中国司法部回应能否化解 - 2

实际上,在此次中国司法部颁布的《外国人永居条例》意见稿之前,中国已经在近两年增加了对中国“绿卡”的发放审批。(新华社)

网络有人声讨这是官方拍脑袋决定的政策,根本就没有考虑中国的实际,也有人放话要看看这份征求意见稿最终能在网上拿到几成的“支持率”,坐等官宣。从该份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到,该《条例》明确了外国人可以申请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情形,比如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的外国人,可以直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澄清一点,所谓的永久居留资格是指外国人在华只是取得“永久居留权”而非“中国国籍”。而 “永久居留权”(permanent residency),指个人得到许可永久居留于某地的权利,但不一定享有公民权,例如政治权利。外国人在异国拥有“永久居留权”后所获得的证件,各国有不同的叫法,在美国俗称“绿卡”,其他国家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加拿大俗称“枫叶卡”,日本叫做“登录证”。

此番中国推出的这份《条例》虽然是一份新规,但并不是针对外国人永久居留在华的首份管理文件,早在2004年中国已有《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下文简称《办法》)出台。这次提出新条例,据司法部通知指出,是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保障取得永久居留资格外国人的合法权益。更直接地说,这些年来华工作生活的外国人不断增加,有一个部门,有相关的法律条例去规范,才能更好去管理,总比一批外国人不明不白的“黑”在中国,更让百姓安心。

既然是对既往规则的完善补充性条例,中国官方又已经申明是为了引进人才,扩大开放,这实际上是符合中国民众期待的,但为何还会招致如此大的反弹。以至于大陆《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网上透露“有关部门”邀请他提建议,“如此汹涌的舆情有点出乎他们的意料”。

网络民意沸腾,总的来说这种不满情绪是表象,民众表达的是担忧。第一,在条例本身,中国网民普遍认为对外国人的永久居住条件过于宽松,多项要求缺少详尽的解释,大有漏洞可钻。其中争议最大的是第十九条,“外国人因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什么是“正当理由”,条例中没有给出更明确的范畴。这就可能形成“混进来”的人比原意期待引进人才的规模大得多的情形。

第二,网民反感的不是“外国人”,而是担忧会形成外国人“特权”、“超国民待遇”。在这一点多维新闻在一文中曾有过解读,文章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形成一种对外国人的让利行为,且在日常生活中,外籍人士在华获得优待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例如近年来中国频繁出现类似福州市的非洲留学生骑电动车载客被交警拦下,在推搡交警之后被福州交警从轻处分;南京地铁执法人员“选择性执法”,只罚中国人不罚外国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汉语水平不达标的菲律宾留学生,奖学金高达40万元等案例,因此不少人更担忧新的条例给予外国人较大权利,而不要求其履行与中国公民相同的义务,也是“不管寡而患不均”的另一种体现,是中国人对自身公民权利不平等待遇的一个反应。

其三,担忧中国难以承受“人口”引进压力。根据2020年中国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据,中国大陆人口已突破14亿,中国国内面临严重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压力,资源竞争激烈。况且,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政策带来的是非争论至今没有平息,地方的计生办牌子还在,民间早已积聚了厚重的反感情绪,此时颁出这样一个《条例》难免引发反弹。而且,中国并不是一个移民国家,难以消受大量引进外国人后的衍生性和长期性问题。最突出的例子在中国南部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员,其中也包括“三非” (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工作)外国人,这些人非法入境人口由于有着长期娴熟反排查经验,以至于当地至今仍然摸不清到底有多少外国人,特别是不能确定有多少“三非”。这一状况仍曾在2017年3月中国“两会”期间形成这样一个提案《建议国家从严从速全力以赴解决广东省非洲黑人群居的问题》,该提案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的非洲黑人非法移民已达70万,若不采取法律法规严加控制,粗算预计到2030年可能达到1,500万人,而25岁以下年轻人中黑人或黑黄混血人的比例可能将高达四分之一左右。”而的确,中国民众对此次《条例》的排斥确实包含其有潜在影响中国某个地方人口面貌的能力。

虽然,当前中国民众对该《条例》的反对声浪值得官方注意与认真倾听,但其实这里面也掺杂了近年来,以种族主义、排外主义为特征的极右思潮。这种思潮以维护民族、国家利益为幌子,打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旗号,具有巨大的鼓惑性和欺骗性,极容易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反对者往往顾忌被扣上卖国的帽子而不得不保持沉默;政府在管控民粹主义者非理性行为时也更加谨慎,不敢作为。网络的开放性为其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然,这可能只是“不满条例”呼声中的一种思潮,相对来说,对大部分民众而言,仍是基于现实情况的担忧。

对于这种担忧,尤其是如此强烈的网络民意诉求,中国官方是需要认真倾听与耐心回应的。在3月7日中国司法部的回应中可以看到,针对该《条例》引起的舆论争议,中国司法部、移民管理局等部门近日召开了一个征求意见会上,具有官媒背景的《环球时报》称,按照官方语境,这则回应实际上表达了对这些担心、意见和建议的认同、接受。且在接下来的推进过程中把公众的合理意见充分纳入进去,或者在达不成较高共识的情况下暂缓《条例》的立法推进工作。

从中国网络上的舆情中也可以发现,虽然反对声浪很大,但公众的不满也主要是针对条例本身的漏洞问题等,似乎并非否认条例本身的意义。由此便要看清一个现实是,主张开放的中国,仍然实是世界上最难拿到“永久居留权”的国家。据统计,从1986年第一张“中国绿卡”诞生,到2004年《办法》的施行,拿到永久居留的资格人数不超过700人,而2013年之后至今,虽增加了审批的数量,可截止当前拥有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一共也不超过两万两千人。这中间整整经历了30年时间。

无论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还是中国网民朴素的价值观,吸引越来越多的外籍高端人才在中国永久居住,“柔远人,来百工”都是水到渠成,皆大欢喜之事。既然《条例》是意见稿,那有关部门就应该回应民众关心国事的热情,对于条例中有漏洞之处进行修补,真正做到合民心、顺实情,形成良好的官民互动。对于一些中国网民而言,在积极表达意见之外,也应该以更开放的胸怀认识中国的包容性,若真的担心这不足0.1%的外国人会稀释中国文化主体性和民族性,更是对于走过五千年风雨的中国文化的强烈不自信。

(本文原载于香港01,略有编辑。)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syd888
syd888 2020-03-10 回复
先把70万老黑整明白 我们再来谈这个事
PennYoung
PennYoung 2020-03-10 回复
第一步,撒币非洲。第二步,引进非洲,第三步,变成非洲。人类本是发源于黑非,饮水要思源。这是大恩大德,一般人是参不透的。圣上已大彻大悟,可喜可贺。
JoyceeeeeeeZHOU
JoyceeeeeeeZHOU 2020-03-10 回复
崇洋外媚会越来越严重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